西南交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9:35
本文关键词:西南交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拔尖创新人才 轨道交通 博士生培养 能力目标矩阵 能力实现矩阵
【摘要】:西南交通大学自2010年启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其中的工作重点之一。本论文主要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综合素质提升开展研究工作。 论文首先介绍了拔尖创新人才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展和趋势。指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本科生阶段,包括教育部2009年实施的“拔尖计划”。进而强调高层次(博士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论文随后详细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培养方案和实施过程,包括为了计划顺利实施所涉及的配套政策及支撑条件,实施过程中的选拔、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学校院系导师和学生的有机结合以及与后续培养资助计划的衔接。接着重点分析了综合素质提升所涉及的原则及路径,即培养过程中学生为主的原则,围绕学科人才培养确立的能力目标和能力实现矩阵,以及为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国际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所采取的措施。 通过对计划实施的成效分析和政策评估,可以看出,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在短短四年内取得了较大成绩,在整个研究生培养体系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提升了学校和学科在国内外学术与行业舞台的影响力,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并带动了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在管理体系精细化与去行政化、生源质量优化、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多样化与个性化、评价体系科学化等方面尚有改进的空间。 论文最后提出了利用拔尖创新人才的范式效应,探索广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在导师团队建设、交叉学科研究和“潜心”研究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进而探讨了拔尖创新人才计划所取得的经验延伸到整个研究生群体培养的可行性。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 轨道交通 博士生培养 能力目标矩阵 能力实现矩阵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3 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15-17
- 第2章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理论17-27
- 2.1 拔尖创新人才理论基础17-21
- 2.1.1 定义综述17-20
- 2.1.2 拔尖创新人才与广义创新教育的关系20-21
- 2.1.3 广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1
- 2.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展21-26
- 2.2.1 国外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1-23
- 2.2.2 国内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3-25
- 2.2.3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途径25-26
- 2.2.4 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要性26
- 2.3 本章小结26-27
- 第3章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27-44
- 3.1 西南交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计划背景27-28
- 3.2 培养方案28-33
- 3.2.1 总体目标28-29
- 3.2.2 主要措施29-33
- 3.2.3 配套及支撑条件33
- 3.3 实施过程33-38
- 3.3.1 选拔33-35
- 3.3.2 个性化方案制定35-37
- 3.3.3 三级协同管理37
- 3.3.4 后续培养计划衔接37-38
- 3.4 综合素质提升38-43
- 3.4.1 学生为主的原则38-39
- 3.4.2 能力目标与能力实现矩阵39-41
- 3.4.3 国际视野与创新实践41-43
- 3.5 本章小结43-44
- 第4章 阶段性成效分析与政策评估44-56
- 4.1 成效分析44-47
- 4.1.1 创新产出44-46
- 4.1.2 人才培养管理的辐射影响46-47
- 4.1.3 成效对比47
- 4.2 政策评估47-54
- 4.2.1 主要经验47-51
- 4.2.2 潜在问题分析51-54
- 4.3 本章小结54-56
- 第5章 拔尖创新人才的范式效应56-62
- 5.1 从行业领军人到学术带头人56
- 5.2 培养方式的深度优化探索56-59
- 5.2.1 导师团队与科研平台建设57-58
- 5.2.2 学科交叉研究58
- 5.2.3 潜心求学58-59
- 5.3 发挥拔尖创新人才的范式效应59-61
- 5.3.1 本硕博连读或硕博连读59-60
- 5.3.2 全面提升硕士生培养质量60-61
- 5.4 本章小结61-62
- 结论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教育创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蒋民,陈橹;我国高校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3 王春;;对高校创新教育中几个导向性关系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4 潘炳龙,金佩华;新世纪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8期
5 孙鑫;;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评述[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2年01期
6 沈蓓绯;;荣誉学院:美国高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0年04期
7 徐晓媛;史代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王贺元,杨劭晗;论精英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4期
9 叶赋桂;罗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维[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4期
10 刘竞;;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种模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4期
,本文编号:907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907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