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05:20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培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网络道德 主体性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已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网络通过开阔大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和扩大交往,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契机,但也带来了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缺失的问题。而人只有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才能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准则。人的主体性是道德内化的原动力,也是衡量主体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网络道德实践活动中,人作为活动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研究如何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养成,也对优化整个网络道德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采取系统科学方法和调查法对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进行研究。首先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科学界定了人的主体性、道德主体性和网络道德主体性的概念,并且将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其次,结合人的主体性概念,从网络道德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三个维度出发,自编问卷,调查了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现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网络道德自律意识、责任意识、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道德践行力及道德创造力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并且从网络、高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四个角度来探究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缺失的原因。最后,基于以上研究,从网络道德自律意识、责任意识、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道德践行力和道德创造力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具体措施。 研究表明,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存在网络道德主体性缺失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网络的自身特性、现实社会的道德缺失、主体性道德教育不足和大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应该以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来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以网络责任观教育和建设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系统来提高网络道德责任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作用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来培养网络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以提供道德践行的环境保障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来加强网络道德践行力,以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和网络道德实践体验来挖掘网络道德创造力。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道德 主体性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实践意义10-11
  • 1.3 研究现状综述11-1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1-13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3-15
  • 1.3.3 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15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5-17
  • 1.4.1 研究思路15-16
  • 1.4.2 研究方法16-17
  • 2 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7-24
  • 2.1 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涵义17-20
  • 2.1.1 主体性的内涵17-18
  • 2.1.2 道德主体性的内涵18-19
  • 2.1.3 网络道德主体性的内涵19-20
  • 2.2 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研究的理论基础20-24
  • 2.2.1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20-21
  • 2.2.2 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21-22
  • 2.2.3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22-24
  • 3 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状况调查分析24-37
  • 3.1 问卷调查设计24-26
  • 3.1.1 调查对象24
  • 3.1.2 调查内容24-25
  • 3.1.3 调查方式25-26
  • 3.2 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问题分析26-34
  • 3.2.1 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不足26-27
  • 3.2.2 大学生网络道德责任意识较弱27-29
  • 3.2.3 大学生网络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欠缺29-30
  • 3.2.4 大学生网络道德践行力不足30-32
  • 3.2.5 大学生网络道德创造力有待提升32-34
  • 3.3 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缺失的原因探究34-37
  • 3.3.1 网络的自身特性34
  • 3.3.2 现实社会的道德缺失34-35
  • 3.3.3 主体性道德教育不足35
  • 3.3.4 大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35-37
  • 4 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培育措施37-44
  • 4.1 强化网络道德自律意识37-39
  • 4.1.1 帮助大学生合理调控内在心理倾向37-38
  • 4.1.2 强化网络行为约束机制38-39
  • 4.2 提高网络道德责任意识39-40
  • 4.2.1 开展网络责任观教育39
  • 4.2.2 建设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系统39-40
  • 4.3 培养网络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40-41
  • 4.3.1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作用40-41
  • 4.3.2 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41
  • 4.4 加强网络道德践行力41-42
  • 4.4.1 提供道德践行的环境保障41-42
  • 4.4.2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42
  • 4.5 挖掘网络道德创造力42-44
  • 4.5.1 加强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43
  • 4.5.2 加强网络道德实践体验43-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 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程度调查问卷47-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9-50
  • 致谢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网络时代道德主体性的失落及其重塑[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彭枫;;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J];才智;2011年01期

3 黄亮;冯泽明;;网络社会中人的道德主体性、实体性和谐[J];长白学刊;2008年06期

4 陈茜;;大学生网上道德失范行为抽样调查报告[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1期

5 张锋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成因探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6 刘桂珍;;网络道德主体的培育路径探析——以大学生网民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09期

7 张楠;李航敏;;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分析及教育的对策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10期

8 陶韶菁;王功敏;;关于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调查和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7期

9 宋海萍;;实践教学与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05期

10 孙美玲;;论网络境遇下大学生道德主体性重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7期



本文编号:998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998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8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