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国现代乡村教育国内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近十年中国现代乡村教育国内研究综述
【摘要】:乡村是中国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为薄弱的环节;乡村教育是乡村发展的希望,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因此乡村教育得到了学界广泛的关注。近十年来,学界在广阔的全球化背景下,以更广阔的学科视角研究乡村教育的理论及现实,对乡村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及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体现了对乡村和乡村教育深厚的现实关怀。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乡村小学教师群体研究”(09CZS017) 教育部人文项目“浙江省嘉兴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研究”(09YJC770051)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B.13-0102-07-002)资助
【分类号】:G773
【正文快照】: 一、乡村教育的概念和价值取向在乡村教育研究中,诸多学者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不同的界定,亦出现了较大分歧。按照最直观的认识,乡村教育特指农村地区的教育活动,这是从地域上进行区分的教育类型,也有一部分学者从城乡二元体制的角度去界定乡村教育。杜育红认为,乡村教育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王本陆;消除双轨制: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伦理诉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秦玉友;;体系完善:农村教育发展的多维分析与战略选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邬志辉;马青;;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道路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王华;魏凤;;公平视角下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路径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6 郅锦;郅航;;探析中日农村教育机制的差异[J];教学与管理;2011年06期
7 陈全功;李忠斌;;努力办人民满意的乡村教育——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乡村教育支持体系的调查[J];教育与经济;2009年01期
8 徐志辉;王文岭;;乡村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关于乡村教育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储朝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10 杜育红;农村转型与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人民教育;2004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理财;;农村教育背后的社会与政治逻辑[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陈旭峰;;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对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洪俊;;农村教育研究中的“理论误区”与概念辨析(提纲)[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籍莹;我国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袁方成;财政短缺下的乡村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富荣;从解读农村教育到反思“三农”问题——教育破解农村发展难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罗国辉;;都市教育与乡村教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田富强;胡刚;池芳春;;关中农村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4 焦建红;张悦玲;李惠;张丽明;;发展农村教育的财政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5 刘和海;马水红;张新明;;教育技术学的本土化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赵勇;;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9期
7 王冰;;家庭背景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于铭汇;;普通高中择校的“利”与“弊”[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9 潘昆峰;许申;陈彦;康乐;兰雅慧;;央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的原则和方案设计[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10 王本陆;消除双轨制: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伦理诉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二元结构及其破解[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文东茅;闫凤桥;鲍威;;首都高等教育质量调查报告[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段会冬;;从农村城镇化看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晶晶;;择校:促进还是抑制教育公平?[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龚春明;;反思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归因研究的方法取向[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徐志辉;孟桂英;;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现代化——兼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乡村教育改革的启示[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安晓敏;;我国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差距的实证分析[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魏爱棠;;全球化语境下的农村学校教育和农村文化认同——对农村学校教育文化反思的再反思[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郑磊;;义务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的公平性研究——北京市郊县的案例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童宏保;;基于“木桶原理”的教育决策与政策设计[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程瑛;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资源竞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年
7 郑绍红;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的公共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游振声;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欣;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多维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从我国城乡差异看音乐教育公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盖运动;东营市统筹城乡发展主要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耿勇;再城市化趋势下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刘玉桂;转型期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震;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6 冯洁;高等教育省级统筹的公共财政支撑能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周铁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农村教育公平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周建福;江西共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姜延文;临清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浅谈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与新农村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2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3 张乐天;全球化视野中的农村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4 徐湘荷;谭春芳;;温德尔·拜瑞的乡村教育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5 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6 王本陆;消除双轨制: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伦理诉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白中军;;对新农村教育“定位”特征的探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农村教育[J];成人教育;2007年08期
8 何华炜;探析农村教育理想的缺失[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陈敬朴;中国农村教育观的变革[J];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04期
10 柳海民,段丽华;教育公平:教育发展质与量的双重度量——兼论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施芳;[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永坤;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青来;;乡村教育方向之我见[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Z2期
2 潘旭娟;;寻求乡村教育之位育[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储朝晖;;余家菊论乡村教育及国家主义乡村观的两难处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欧阳静;;乡村教育:免费之后还需要什么?——基于江西省Y县的调查[J];调研世界;2008年02期
5 王玉国;;乡村教育的现实困境与未来之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17期
6 黄复生;从“俯视”到“平视”:新世纪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型[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1期
7 容中逵;;当代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基本架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3期
8 刘杰,范源登;乡村教育结硕果──坪地中心小学[J];特区与港澳经济;2000年06期
9 储朝晖;试探解决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的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1期
10 高思峰;;近代华北乡村社会文化概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明锟;周军;;作为价值取向的责任:一种公共行政的视角[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唐玲;;政府作为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弘扬[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友谊;;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嬗变[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春华;;传承与创新——新时期城市规划改革的价值取向[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5 梁慧;;试析陈独秀“五四”时期的文化观在价值取向上的先进性[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君;;图书馆学研究的价值取向[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谈大正;;公平和谐:生命法的价值取向和立法原则[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8 张忠利;;美国公共伦理与公共管理[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宋锦洲;赵靖芳;;我国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反思[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建华;;乡村休闲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取向[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铁芳;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莹莹 段永华;学校撤并后的求学困境[N];云南政协报;2009年
3 ;呵护正被淹没的乡村教育价值[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通讯员蔡应清 王智慧 记者刘贞兵;打造乡村教育的“乐土”[N];孝感日报;2010年
5 刘习聪;威宁自治县——数千名“特岗”教师用坚守托起乡村教育明天[N];毕节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吴利红;特岗教师 新生代挺进乡村教育[N];黑龙江日报;2010年
7 何德铭;八十年前,,翁家山的乡村教育[N];杭州日报;2011年
8 织金县自强乡中心小学 王华龙;对乡村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N];毕节日报;2009年
9 郑继防;雪佛兰·红粉笔乡村教育计划——“圆梦上海”夏令营正式启动[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小静;特岗教师情注乡村教育[N];吐鲁番日报(汉);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齐仁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晓阳;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红;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郑白玲;特与不特[D];西南大学;2008年
9 宋宝和;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洪伟;当代中国中小学纪律实践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演进[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艾秀梅;当代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现实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徐晓红;我国新闻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及定位探析[D];中南大学;2008年
4 张北坪;新闻舆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有效影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陈忠群;论中国大学精神的危机与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庞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价值取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唐明军;当代研究生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8 朱婷;普通美术教育生活化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9 银春;我国娱乐新闻的传媒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89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189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