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学分制的模式构建
发布时间:2017-11-29 18:21
本文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学分制的模式构建
【摘要】: 学分制的产生和发展是教育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学分制是社会经济、科技迅速发展通过人才需求促进高等教育的必然结果,对人才多样化需求必将使以完善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改革迅速发展,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趋势。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学分制是顺应历史潮流的选择。它可以使成人学生摆脱学年制下不能自主选课和选择学习形式的束缚,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和兴趣进行学习,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学分制的概况。具体内容是学分制产生的前提及学分制的产生与推行。学分制产生的前提是选修制,它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由当时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首先确立,后来逐步为西欧、北美、日本等地采用。在中国,蔡元培于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即“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第二部分是学分制的国际经验。主要涉及美国、西欧、日本和香港等地。美国实行的是开放式学分制。在学习年限、选择专业、课程设置等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规定。西欧的学分制模式依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如英国的学分制不够灵活,法国只有部分学校实行学分制。日本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实际上是以管理为本位的学分制。香港采用的是欧洲的学分制模式。 第三部分是国内学分制的现状。包括我国学分制的现状、成人高校实施学分制的障碍以及成人高校实施学分制的条件。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学年学分制,不够灵活、开放。学分制多存在于普通高校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成人高校实施学分制,且困难重重、障碍重重。学分制在成人高校中实施也需具备一些内部和外部的条件。 第四部分是成人高校实施学分制的模式构建。这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它包括学分制的模式分析、学分制条件下的成人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学分制的运作与管理、学分制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生管理。在学分制的模式分析中,主要包括选课制、辅修制、绩点制、重修制、导师制及弹性学制六个方面。学分制条件下的成人高等教育是有成本的,笔者提出按学分收取学费的模式。成人高等教育的收益包括外部收益和内部收益。学分制的运作和管理主要阐述成人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改革。学分制的网络化管理对其系统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网络化管理的方法。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主要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72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凤杰;英国成人教育学分互认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徐立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分制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37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23766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