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大学生国家认同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蒙古族大学生国家认同调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国家认同 蒙古族大学生 国家认知 国家情感 调查研究
【摘要】:选取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五所高校为调查点,以社会学定量方法对蒙古族大学生群体的国家认同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蒙古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程度总体上较高,但还有部分学生国家认知水平得分较低,国家情感与行为存在偏差,农牧区学生国家情感较弱等。应该在改进对大学生的"四个认同"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重点关注农牧区蒙古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民族自治区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调查研究”(12AMZ002)
【分类号】:G75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国家认同是民族国家时代面临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美国政治学家派伊指出,在后进的现代化国家政治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六种危机中,“第一位,并且也是最基本的,是民族国家的认同危机”[1](127)。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在具体建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异质文化的互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鲁平;刘涵慧;王静;;公民国家认同的特点及其与对外接纳度的关系研究——来自ISSP(2003)的证据[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0年01期
2 佐斌;;论儿童国家认同感的形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02期
3 黄亚平;刘晓宁;;语言的认同性与文化心理[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薇;余嘉元;夏春;;分离中的社会认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唐小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2期
3 高廉怡,郑富兴;论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感的培养[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S1期
4 郑娇;叶兴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模式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5 贾艳杰;佐斌;;儿童对国家的理解:内涵及其发展[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杜亮;马力克·阿不力孜;;中国(维吾尔族)人:维吾尔族初中学生的民族认同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7 杨贞;叶兴艺;;双重认同理论的建构与典型实践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2期
8 肖承罡;;论增强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现实意义[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吴鲁平;刘涵慧;王静;;公民国家认同的特点及其与对外接纳度的关系研究——来自ISSP(2003)的证据[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0年01期
10 白亮;金露;;近十年来我国社会认同研究评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敖福军;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汤法远;社会转型期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凡杰;东亚和西欧的“同文”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汪静;伊斯兰教对和谐乡村社区建设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4 杨晓茹;教育与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性爱国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莎;在京韩国人跨文化人际交往特征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6 汪源;辽宁下露河乡朝鲜族身份认同的调查与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肖锐;我国跨界民族哈萨克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文慧;黔东南州苗族的民族认同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袁小飞;影响北京市民族关系的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巴特;蒙古族大学生民族意识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钱雪梅;论文化认同的形成和民族意识的特性[J];世界民族;2002年03期
2 林震;论台湾民主化进程中的国家认同问题[J];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02期
3 郑富兴,高潇怡;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认同感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3期
4 张汝伦;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J];哲学研究;2001年02期
5 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峰,李玮;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现象[J];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李军;;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闫福全;;蒙古族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与思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年11期
4 贾志斌;;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尚艳春;康俊英;;蒙古族大学生族际交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徐勇;;民族院校是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基地——读《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创新研究》[J];江汉论坛;2011年09期
7 朱敏兰;;青藏地区蒙古族青年跨文化适应力的调查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金志远;;草原文化与蒙古族高等教育的文化责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7期
9 ;民族大学[J];中国民族;2008年11期
10 陈达云;;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创新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陈理:加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 教育是今后教育工作的重心[N];中国民族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贾英飒;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钢照日格;蒙古族大学生学习适应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3 格根图雅;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春燕;蒙古族大学生择业观及教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丽;我国跨境民族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53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253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