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理论反思及其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西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理论反思及其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启示 出处:《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论文分析了西方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本质,认为西方IEP具有科学化、程序化、法制化、标准化以及民主化的特征,实施效果与质量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耗时耗力、日程安排冲突、家长难以有效参与、弹性难以把握等方面的挑战;并就其对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启示进行了讨论。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estern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IEP) that IEP has the essence of western scientific procedures, leg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 is not satisfactory, there is a time-consuming, schedule conflicts, parents to participate effectively, is difficult to grasp the elasticity challenges; and discusses its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and Enlightenment China.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分类号】:G760
【正文快照】: 1前言如果说全纳教育是对教育公平、自由与多元价值执著追求的美式理想主义“乌托邦”的话川,个别化教育计划(玩山vidualiZed Educ如on Progrmll,简称IEP)就是试图将全纳理想付诸实践的为数不多的工具之一。1卯5年美国福特总统签署的《教育所有残障儿童法案》(即人们熟知的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全礼;从“个别教育计划”看教师的教育教学——论个别教育与因材施教[J];班主任;2003年07期
2 邓猛;肖非;;全纳教育的哲学基础:批判与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5期
3 肖非;关于个别化教育计划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令雪;;泛智教育与全纳教育之比较研究[J];成功(教育);2010年02期
2 游琳玉;张晓云;;国内移植全纳教育理念对失能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启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3 王培峰;;特殊教育研究的范式与困境[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11期
4 熊絮茸;邓猛;;融合教育的宽容脉络及其现代性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5 熊絮茸;邓猛;;全纳教育与宽容精神的互动与支撑——全纳教育中国化的内在命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12期
6 刘慧丽;景时;邓猛;;美国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台湾学前教育的实施[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杜静;;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辅助技术[J];文教资料;2008年23期
8 杨梅;;关于生态课程观融入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9年07期
9 赵秋红;;基于“个别化”教育背景下的动态学习组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10 李芳;邓猛;;从理想到现实——实证主义视角下的全纳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琴;随班就读生个别化教育计划文本编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泰来;江苏省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罗婧;学前融合班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的行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4 杜静;个别化教育辅助技术装置适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晓明;美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兰芳;全纳教育:瑞典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艾红;西安市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梅;特殊教育辅读班生活适应课教材的开发与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9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婷;北欧全纳教育的特色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邓猛;;从隔离到全纳──对美国特殊教育发展模式变革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04期
2 邓猛;潘剑芳;;论教育研究中的混合方法设计[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绪刚;;中国法制现代化动因问题的理论反思[J];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06期
2 骆绪刚;;中国法制现代化动因问题的理论反思[J];前沿;2007年11期
3 邹兴明;邓小平理论:时代呼唤的哲学回响[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吴玉琴;;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J];校长阅刊;2006年12期
5 杨正万;杨影;;刑事诉讼目的理论反思[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大学建设的理论反思——读《大学正义》[J];教育与职业;2008年16期
7 高翔;价值理论反思与劳动价值论争论[J];学术月刊;1997年09期
8 赵春丽;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试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要性[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9 胡娟;;对郑渊洁“私塾教育”实践的理论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18期
10 袁恩桢;十年改革的理论反思[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飞华;;浅谈C—PEP在制订孤独症儿童IEP中的运用[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飞华;;浅谈C-PEP在制订孤独症儿童IEP中的运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秋生;;浅谈唐氏综合症幼儿的早期干预[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邓牛顿;;政治视野与艺术视野——世纪末的理论反思[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5 王朝明;;中国农村30年开发式扶贫:政策实践与理论反思[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伟;;关于艺术理论的理论反思[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7 曹泳鑫;;和谐世界的历史基础:国际体系转型与理论反思[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8 周肆根;;弗雷格逻辑主义的理论反思[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9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曲折的跋涉历程——以自我理论反思为线索[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和晓蓉;和继全;;丽江东巴宗教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反思[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应龙;大学建设的理论反思[N];光明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煜柠;危机中的理论反思与制度剖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徐菲菲 闫飞;“全纳教育”打造残疾儿童幸福人生[N];延边日报;2009年
4 蒋京议;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握国家与社会关系走向[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5 杨天伟 李琦;绵阳支队换岗锻炼造就复合型人才[N];人民武警;2007年
6 缪哲;补课“晚清”未及迟[N];文汇报;2007年
7 作者分别为河南省禹州市检察院检察长、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副教授 范仲瑾邋吴宏耀;关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理论反思[N];检察日报;2007年
8 周罡、记者 樊剑英;广州军区某部近百名干部换岗锻炼获益良多[N];解放军报;2005年
9 杨俊一(作者为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长、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博导);与时俱进的创新观[N];文汇报;2003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高峰;年轻的歌手来相会[N];中国艺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长虹;实践批判的逻辑[D];吉林大学;2007年
2 韩永进;中国文化体制改革32年历史叙事与理论反思[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3 徐金海;领导转型:校长领导伦理的寻求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胜;智力障碍青少年自我决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章龙;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与主导价值观的确立[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蔚洁;上海市小学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俐俐;论辩诉交易制度及其在我国的构建[D];山东大学;2005年
3 张琴;随班就读生个别化教育计划文本编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丹;个别化教育计划中智障学生自我决策能力培养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建新;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反思及构建企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6 罗婧;学前融合班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的行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7 郭丽风;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陈浩文;中西方媒介生态学的研究状况和理论反思[D];暨南大学;2008年
9 王磊;教育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卢晶晶;鲁文—兹瓦特“翻译转移”模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43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34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