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日本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保障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9 00:07

  本文关键词:日本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保障机制研究 出处:《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 终身学习 保障机制


【摘要】: 本论文是有关日本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保障机制研究。研究对日本终身学习开展的背景、历程、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效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论述,在此基础上研究日本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多重机制保障,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加以论述,以进一步深化对保障机制的认识,从而对我国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提供能够借鉴的有益经验。 日本是较早开展终身学习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少数国家之一。在学历社会的弊病、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活的快速变化、以及国际终身学习思潮的共同作用下,日本开始了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在经历了终身学习理论的引进与传播、实践探索与政策形成、终身学习的实施等阶段后,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与效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日本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终身学习体系。 日本举国上下全力进行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而其推进体制的建设远远走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前列。在长期的终身学习实践中,日本形成了构建终身学习的多重保障机制:推进终身学习事业的行政组织保障;确保终身学习政策形成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的咨询审议保障;解决各种矛盾与分歧的协调合作保障;保证终身学习依法进行的政策法律保障;提供经费支持的财政投入保障;考评终身学习成果的评价机制保障;开展终身学习的场所设施等实施机构保障等等。这些机制对于日本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对于日本的终身学习走在世界前列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但是,这些保障机制在日本的终身学习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功能存在偏差;引以为荣的《终身学习振兴法》颇有争议;政府主导型终身学习政策的局限;终身学习目的的非功利化色彩存在争议;终身学习政策在形成过程及实施中受到多种力量的牵制等等。 虽然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开展终身学习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他国的经验仍有可资借鉴的地方,而日本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保障机制方面形成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终身学习社会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729.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日本教育面临的几个难楲[J];外国教育研究;1974年03期

2 卫纯;安原;;《日本教育的现代化》简介[J];人民教育;1980年10期

3 市川昭午;冯兆明;;美国人眼里的日本教育——对威廉·K·卡明斯一文的补充[J];全球教育展望;1991年02期

4 朱永新;;日本教育的问题与前瞻[J];外国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5 ;国际化:日本教育面临的挑战[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6 朱炜;经济大国的教育阴影——当今日本教育问题透视[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7 亢燕;日本教育见闻[J];基础教育参考;2003年04期

8 孙逊;日本的教育与国际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9 饶从满;;道德教育与日本的教育病理[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5期

10 陈朝珠;;日本教育的“预见性”启示[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浩东;;杨贤江对日本教育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施国恩;;日本的教育史研究组织及其新动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于洪波;;二战后美国军事占领与日本现代教育体制的确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邵雍;;1903年张謇长崎之行新探[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5 何生根;;吴汝纶与清末学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周洪宇;;日本学者陶行知研究概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徐德江;;走出“汉字难学论”的误区[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孔炽;;日本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起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张淑细;;日本教育督导制度的演变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Katalyster;日本教育别具一格[N];健康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陈丹;日本教育的独到之处[N];科技日报;2003年

3 陈鸿斌;日本教育患了什么病[N];光明日报;2001年

4 ;日本教育现窘境[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5 北京二中 郭怀海;日本教育改革点滴[N];北京日报;2001年

6 李 茂;日本教育放权 改革谨慎启动[N];中国教师报;2004年

7 闵现兵;问题与现实:日本教育的硬度与弹性[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田辉;未来10年:日本教育强调社会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记者 王大军;日本教育流行“高大协作”[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10 王大军;日本教育流行“高大协作”[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玉珊;日本教育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2 徐征;在摇摆中寻求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玲莉;日本近世寺子屋教育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李文英;模仿、自立与创新——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6 杨孔炽;江户时代日本教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7年

7 周萍萍;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永庆;日本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保障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姜琳;全民大学教育时代下的日本应试竞争[D];南京大学;2011年

3 何晓艳;日本教育实习制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4 彭明新;日本《教育基本法》的修改与教育基本理念的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皮进;明治时期日本教育法制变革的历史考察[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万维维;终身学习时代我国高校职业指导课程的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顾桐语;中日大学英语教育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段静静;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D];扬州大学;2007年

9 孟庆艳;少子化社会日本学前教育政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边家胜;日本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47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347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9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