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的相关研究
本文关键词: 教育 方式 自我 相互影响分析 学生 医科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自尊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整群选取某医学院一~四年级学生369名进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自尊量表(SES)的测试。结果父、母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偏爱被试等因素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医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之间有非常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度保护对子女的自尊有负性影响,母亲的情感温暖对子女的自尊有正性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自尊形成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子女自尊水平的提高。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rearing styles and self - esteem of medical students ,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family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系
【分类号】:G78
【正文快照】: 自尊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而产生的对自我价值的一种总体感受,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个体自尊的产生离不开所处的生活环境及文化背景。环境中的家庭因素在自尊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的影响,是自尊发展研究中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心理科学;1998年06期
2 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6期
3 刘秀芬,黄悦勤,李立明;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3期
4 许冬;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9期
5 王才康 ,何智雯;父母养育方式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11期
6 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汲慧丽;;论抑郁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秦云;;“窦蔻现象”对青少年人格素养教育的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3 黄树香;班兰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黄韫慧;吕爱芹;王垒;施俊琦;;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效度检验[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5 魏源;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王英春;褚跃德;郭璐;;青少年运动员情绪智力及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史桂生,丛建波,梅清海;家庭状况对军校大学生心理影响的解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张吟竹;张吟梅;;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对策[J];保山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9 赵雪;江洋;;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初探[J];才智;2011年05期
10 于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剖析与对策[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倩云;;小学高年级学生问题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王丁;张芳芳;高文斌;;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王薇;李晓苗;罗静;高文斌;;亲子分离与联系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白羽;李晓娟;;家庭因素对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5 伍业光;;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在中国的应用[A];江苏民政医学2000论文资料汇编[C];2000年
6 李启荣;苗国栋;阳琼;余金龙;;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及其对患者的影响初探[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7 李序科;;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8 王军;;工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尚秀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炳伦;胡岱梅;李仁军;;关于网瘾争论的几个问题——网瘾不是社会病、思想病或素质病[A];首届全国网络成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柳;沙岗村儿童抚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郭文臣;知识型员工可就业能力对职业成功的作用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蔡华俭;内隐自尊的作用机制及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郑剑虹;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8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熊良斌;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婷婷;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丽平;问题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其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颜芹哥;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饶晓;90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程奇;面部表情识别与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树娟;外来务工与城市普通初中生的自我概念及其与气质、父亲教养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卢笳;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学业成绩与其发展背景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安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心理疏导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伊薇;大学青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相互关系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96年03期
2 张文新;城乡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3期
3 张文新;初中学生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7年06期
4 陈仲庚;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J];心理学报;1983年02期
5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年01期
6 韩菁,许又新,崔玉华,黄悦勤,董问天,胜利;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在中国的初步应用[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年03期
7 李旭,钱铭怡;青少年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8 王才康,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9 刘金同,张敬悬,翟静,刘贤臣,,徐清芝, 傅绍川;父母养育方式对个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年02期
10 张亚林,杨德森;癔病患者的个性特征探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世娟;;多一些“教育”,少一点“教训”[J];新课程(教师);2009年12期
2 刘礼元;;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式[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卢萍;;走进幼儿心灵世界 放飞幼儿成长梦想[J];教师;2011年22期
4 谢雪冰;;论当代大学生民族观教育[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5 韩娟,吴汉荣,余毅震,杨森焙;医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6期
6 王晓红;对党员干部政治道德教育方式的思考[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冉刚;;以爱育人 以情优教[J];甘肃教育;2006年07期
8 王琴;;打造蓝色心空,促进幼儿成长[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4期
9 邹琴;李文虎;;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相互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3期
10 王绍瑜;王华栋;;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简易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惠仙;;把握四个重点环节 做好班主任工作[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吴惠书;薛荣华;;缩小“数字鸿沟”与信息化建设[A];“数字鸿沟”与信息扶贫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3 林中梅;;论艺术体操的美育作用[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永红;段静;;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5 许庆勤;;弘扬企业安全文化 实施安全素质教育[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6 徐吉云;;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陈冬丽;;论未成年公民的自我保护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任宏;;浅谈地理信息科学的全民化教育[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薛莲;;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冯垛生;;国外高校电力电子技术教育的现状和改革趋势[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吴春艳;云南远景目标网架形态研究有序推进[N];中国电力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3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苏州大学;2005年
4 蔡苔芬;教育与温馨家庭的营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姚京明;中国镜像的明与暗[D];复旦大学;2005年
6 孔祥田;经验、民主与生活[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7 赵会可;共和国教育财政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纯阳;贫困地区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对湖南西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曹永国;自然与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轶玲;友爱:来自德性的声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冯静;网络教学中教师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周连;关于鄂西农村“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旭;南非《2005课程》改革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奇勇;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沈红宇;论世界观的形成及其教育[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7 罗忠明;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若干专题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邝红军;教育辩证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佘亚荣;高中语文书册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方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仝太景;中国转型期社会分层与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本文编号:1485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48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