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 精神卫生 家庭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学生 聋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初中聋生健康的家庭因素,为促进聋生心理健康和改善家庭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和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对河北省85名初中聋生和120名健听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聋生和健听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聋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高于男生(P0.05);初中聋生与健听学生家庭环境在亲和度、成功性、娱乐性和控制性4个因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矛盾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聋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r=0.36),与情感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5),与娱乐性呈显著负相关(r=-0.43)。父母文化程度与聋生的自责倾向、冲动倾向(r值分别为-0.26和0.24)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初中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娱乐性、情感表达等多因素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amily factors affecting the health of deaf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promoting their mental health and improving their family environment. Methods Cluster sampling and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were used. The Mental Health Diagnostic Test scale (MHT) and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FES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85 deaf and 120 health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ebei Province.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ntal health level between deaf and healthy students.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deaf gir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 (P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our factors of entertainment and control (P 0.01),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ntradiction (P 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deaf students and the contradiction in family environment,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deaf students and the ambivalence of family environment.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 and R 0.25, an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entertainment.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tendency of deaf students to blame themselves. 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deaf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s influenced by gender,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contradiction in family environment, entertainment, emotion express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石家庄市幼儿师范学校
【分类号】:B844.2;G7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志君;陈斌斌;顾海根;;聋哑与听力正常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比较研究[J];心理研究;2008年05期
2 李珂珂;;我国听障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张斌;;浙北地区聋哑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4 李江雪;申荷永;;3至6岁幼儿心理压力源与表现[J];社会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5 李江雪;申荷永;;幼儿心理压力的现状及与行为问题、家庭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6 俞婷;;关于聋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郭智慧;柳力平;兰继军;杨建科;;体育明星崇拜对聋生榜样教育的启示[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8年02期
8 谢雪峰;陈适晖;漆昌柱;金梅;曹秀玲;胡娟;朱军;;运动处方教学对听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余玲;史绍蓉;王步标;郭炳存;;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健心运动处方的应用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彭虹;周海燕;陈淑云;程悦;熊汉忠;;北京市学前残疾儿童家长心理压力问卷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同渊;听觉障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教育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爱青;赌博任务下聋生情感决策特点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蒋柳;培育听障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教育干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杨磊;听障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态度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季青;盲生自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玮;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健康、需求与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勾柏频;聋中学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莎;听障生的身份认同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邱丽;残疾儿童家长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闫霞;聋童心理理论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毅震,史俊霞,黄艳,吴汉荣;湖北省部分城市及农村青少年1498名心理相关问题抽样调查(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4期
2 宫本宏;王晓敏;蒋爱云;倪飞龙;李长瑾;戴王磊;;温州市12~16岁托养儿童行为问题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1期
3 徐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6期
4 魏群;杨学军;李英华;孟宪鹏;苏颖;刘赫;邢维丽;王威;杨勇;安纯彩;;北京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2期
5 陈大光;陈晶琦;;中专女生童年期目睹校园暴力经历及其与心理问题的关联[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8期
6 丁爱芝,王东宇;福建省卫校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0期
7 赵静波,解亚宁;某军医大学研究生自测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1期
8 孔维民;张喜芳;;张家港市某中学学生自卑心理防御机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5期
9 董永海;张万军;李杰;冯晓明;董青;刘娟娟;黄芬;;某市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11期
10 肖三蓉,邓远平,刘玲玲,雷良忻;未成年犯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改平;曾果;刘婧;冯敏;郭宏霞;;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身体活动的影响[A];“全国老年营养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营养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会”会议录[C];2008年
2 张伟;;《初中学生家庭成长环境对学业影响的研究和对策》课题研究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3 王俊;;家庭环境对脑性瘫痪儿童综合能力和智力的影响[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金良;;家庭环境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陈炳林;;家庭环境对潜能生学习影响的调查与分析[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6 谭明海;;创新家庭育人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发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7 陈健芷;沈悦;;3—5岁儿童家庭环境、同伴关系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杨明;程绍珍;;高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乔晓红;俞建;高鸿云;;性早熟女童行为问题及家庭影响因素调查[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郭田友;郭兰婷;杨闯;;ADHD的适应行为与其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孟歌 王永群;精神卫生建设不容小视[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2 记者 高原;研究发现:父亲酗酒会“传染”给孩子[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记者 乌云斯琴;全面部署首都精神卫生发展战略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王娇萍 本报通讯员 宋尹;精神卫生事业遭遇发展“瓶颈”[N];工人日报;2004年
5 记者 黄政邋通讯员 李勇波;泰国精神卫生专家访问我市[N];桂林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宋泽锦 通讯员 刘永红;精神卫生危机不可小视[N];湘声报;2010年
7 记者 谢靓;民革北京市委呼吁健全精神卫生防控体系[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记者 魏峗 贾岩;精神卫生建设借鉴“上海经验”[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李宗木;走进精神卫生新世纪[N];安庆日报;2008年
10 王群欢 吴玉莲;市残联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活动[N];湘潭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坤;我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经济运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孙蕾;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廖苏苏;婴幼儿精神发育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评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1年
4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何守森;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环境量表编制及其信度效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金庆英;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黄志平;长沙、西安、无锡三城市居民精神健康素养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戴庆康;权利秩序的伦理正当性[D];东南大学;2005年
10 简伟研;医疗费用支付制度选择的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忠;家庭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与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谢莹;家庭环境与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于景科;已婚育龄妇女生命质量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纪藕香;成都市职业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胡力;强迫症患者的家庭环境相关因素及其内部分歧的配对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林美春;高中生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银娟;大学生内隐攻击性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张珊明;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玲玲;4-6岁幼儿情绪理解发展及其与家庭环境的联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俊伟;青年男性暴力罪犯人格及家庭危险因素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14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514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