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成人教育发展观

发布时间:2018-03-01 06:33

  本文关键词: 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 成人教育 发展观 出处:《成人教育》2006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人为本,以及以此为核心所构成的人性化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及追求,是和谐社会和成人教育发展观的实质所在和本质联系。人的素质的持续全面提高有赖于成人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发展观。为此,应确立四种观念:全民教育观念、终身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和社会教育观念。
[Abstract]:It is the essence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view of adult education that the humanization idea, value orientation and pursuit formed by people-oriented and the core of it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continuous and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human quality depends on adult education. In order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we must insist on the development view of adult education with people-oriented approach. Therefore, we should establish four concepts: the concept of universal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soci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枣庄学院
【分类号】:G7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咏诗;终身学习——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大发展[J];教育研究;1995年12期

2 于留成;坚持科学发展观 高校思想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春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高等农业院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2 赵艳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与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王远美;李晶;方美玲;刘月艳;赵力;吕俐敏;;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研制的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苏尚锋;;时间性:教师发展研究的基本关怀[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5 王德宠;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观念的更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曹湘;;苏南地区高校健美操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7 肖凤翔;;试论终生学习的观念[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宋一;耿永辉;;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特色[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张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基于终身教育体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熊明亮;;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刍议[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张琳琳;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目标的定位及达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孙传远;教师学习:期望与现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袁征;初中生课下有效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蓝统栋;学习型乡村视野下的职业继续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徐文妹;终身道德学习理念及其教育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薛超;论学习型幼儿教师队伍的创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郝亭亭;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冉艳;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宋敏;现代终身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及影响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岳宗友;一位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覃薇;关于推进校本教研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广云;;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成人教育发展观[J];成人教育;2006年07期

2 曾洁华;;和谐社会视阈下成人教育发展探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07期

3 任祥华;孙素梅;;和谐社会观照下成人教育功能定位[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王春梅;;对和谐社会中成人教育发展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9期

5 薛潞燕;杜为;;和谐文化的内涵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1期

6 郝东恒;;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地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7年04期

7 赵军霞;;论和谐社会成人教育的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3期

8 于蕴;龚江泳;;从和谐社会视角解读“以人为本”的群众体育观[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孙自yN;;如何成为“和谐教育”下的合格教师[J];文教资料;2010年30期

10 郭晋;;和谐社会与少数民族人权保障[J];成人高教学刊;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倩;;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校[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陈鹂;;图书馆应为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服务[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马慧丽;;基于和谐社会愿景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晓莉;陈世银;;气象科普与和谐社会[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黄金凤;;发展先进校园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徐庆珂;邹欣庆;;自由视角下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江雪莲;;和谐社会的政治构建和伦理构建论纲[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张以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立全方位环保体系[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9 吴瑜;袁晓芳;;“社会模式”设计与和谐社会[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10 郝东恒;;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地质教育的思考[A];和谐社会与地质教育质量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武汉[N];长江日报;2005年

2 辽宁人口信息中心研究员 曹景椿;以人为本[N];中国人口报;2002年

3 记者 徐英梅 张淑瑜;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5年

4 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 李家龙;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N];淮南日报;2005年

5 程伟礼;“以人为本”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N];解放日报;2004年

6 张道航;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N];经济日报;2005年

7 何平 李彦彬;德龙钢铁以人为本谋发展[N];人民日报;2004年

8 安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黄立新;怎样在职校中落实“以人为本”[N];安康日报;2006年

9 李步云;为什么不应该反对“以人为本”这个提法[N];北京日报;2007年

10 安有太 文其祥;屯南煤业以人为本铸牢安全网[N];兵团日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冰;“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刘海龙;传统“和”文化与和谐社会[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D];武汉大学;2005年

4 谭德宇;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逯改;生命权及其保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7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8 皮庆侯;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军;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武君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县级政府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涛;胡锦涛的以人为本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张志坚;和谐社会条件下体育价值取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3 姜言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赵辉;以人为本构建新疆和谐社会[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爱荣;和谐社会视角下弱势群体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08年

6 文玉忠;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理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杜敏;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晓波;从科学发展观视角透视“以人为本”的社会目标理念[D];山西大学;2007年

9 牛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童蕾馨;城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中的人本化取向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50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550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4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