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图书征订单

发布时间:2018-03-02 01:25

  本文关键词: 全纳教育 随班就读 特殊儿童 中国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师资 课堂教学 儿童教育 成功经验 教育改革 图书 出处:《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Abstract]:......
【分类号】:G76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慧;雷江华;;国外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学校的角色定位及其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2 钟英兰;;试论全纳教育面临的困境[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3 蓝建;;芬兰全纳教育:让所有学生都成功[J];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Z1期

4 李军胜;;论全纳教育的可行性[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5 李立早;;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全纳教育适应问题的思考与分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翟海珍;;影响师范院校学生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接纳态度因素的调查研究——以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钟兴玉;;精心谋划,建构随班就读家校互动平台[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8 戚克敏;;浅谈特殊教育的“一体化”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9 谭焕新;;转盘游戏:加拿大全纳教育的认同与全纳氛围的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吴金航;;特殊教育课程在普通师范院校课程体系中缺失成因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尼;;在全纳教育理念视角下的摄影教育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2 张会亮;;英国全纳教育:让所有人融入主流的权利[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翁绮睿;;英国全纳课程的发展进程与困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杨芮;;精心培育随班就读生[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学富;;我校是怎样抓好随班就读工作的[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付莉;;创造条件 回归主流——浅谈随班就读聋儿的幼小衔接[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蓉;;特殊教育中的随班就读教育[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苏秀玲;;全纳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9 周海霞;;齐心协力共同促进随班就读智力落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沈克俭;季春萍;;浅谈“智残”学生随班就读中的一些做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延东;推进全纳教育,促进和谐世界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记者 王莉;拉萨市残联积极推行全纳教育[N];西藏日报;2010年

3 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 徐白仑 纪玉琴;随班就读视障儿童的教师应专门培训[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高靓;世界目光聚焦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记者 刘磊;新津残疾儿随班就读可自选老师和伙伴[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刘小兵;全纳教育是建设全纳社会的最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晨 采访整理;完善特教随班就读保障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谢云挺;全纳教育:起点公平始于“有教无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菲菲 闫飞;“全纳教育”打造残疾儿童幸福人生[N];延边日报;2009年

10 赵一枫;全纳教育在这里初绽蓓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4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徐胜;智力障碍青少年自我决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仲建维;为了所有人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玲玲;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兰芳;全纳教育:瑞典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楠;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D];西南大学;2011年

7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肖艳新;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聋生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莉莉;小学轻度弱智随班就读生家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姚雅萍;基于全纳教育的听障幼儿教学策略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54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554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3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