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从技能培训看云南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发布时间:2018-05-01 01:12

  本文选题:技能培训 + 少数民族地区 ; 参考:《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9期


【摘要】:实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云南经济要发展,农村是关键;农村经济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又是核心。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真正转移出去,归根结底取决于农民素质持续、整体地提高,而农民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教育的普及与职业技能的培训。
[Abstract]:It is a long-term strategic project to realize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in minority areas of Yunnan.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 economy, rural is the key;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inority areas are the core. Whether the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in minority areas can be transferred out in the final analysis depends on the continuous and overall improvement of farmers' quality, while the improvement of farmers' quality depends 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 training of vocational skills.
【作者单位】: 云南财贸学院经济系 云南财贸学院人力资源系
【基金】:省院省校科技合作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课题
【分类号】:F323.6;G7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庄晋财;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安置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09期

2 张琪;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促进转居农民就业的对策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玉梅,张磊;解决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出路与对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丁如曦;许玉平;李富田;;西部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流转的难点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0年08期

3 周石生;;产业集群、工业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机理研究综述[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4 刘霞;;失地女性农民的就业出路问题实证研究——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J];甘肃理论学刊;2007年03期

5 莫佩华;;试论社区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影响[J];消费导刊;2009年18期

6 黄华玲;失地农民就业出路问题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5年06期

7 庄晋财;刘金林;;基于“三农问题”缓解的西部小企业集群产业选择问题研究——小企业集群发展与三农问题缓解系列研究之六[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马弛,张荣,彭霞;城市化与失地农民就业[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1期

9 宁国玉;;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研究述评[J];南方论刊;2008年07期

10 李靖;;贫困地区农民进城务工问题研究[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乐;;失地农民的就业选择——以厦门市同安工业集中区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汤生玲;;我国三类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D];东北大学;2009年

2 文峰;制度变迁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D];四川大学;2004年

3 熊会兵;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4 王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田富强;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罗蓉;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陈绍友;征地农转非人员非农就业促进及其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杜丽霞;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其木格;西乌珠穆沁旗人口转移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璐璐;成都市失地农民福利水平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yN东;社会学视野下塌陷区内居民生活[D];安徽大学;2011年

4 高昌刚;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社会心理状态的嬗变[D];安徽大学;2011年

5 何运;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行为调适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张荣;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7 马玉波;中国农民充分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8 罗永刚;重庆市失地农民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李君;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靳龙;“城中村”失地农民的市民化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晓峰;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界定[J];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2 喻德坚;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测算方法的数理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1年01期

3 赵媛,管卫华;论区域发展中的极核关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4 韩纪江;一种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简便方法[J];统计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爱传;略论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2 姚永丽;鲁碧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及对策探析[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余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析——以广西柳州为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4 杨曦娥;童水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基于马克思主义城市经济理论的视角[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许彦彬;刘庚常;;农村劳动力过量转移的原因和对策——以鲁庄为例[J];西北人口;2007年02期

6 张锦鹏;发展特色经济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杜志强;靳玉乐;;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9期

8 杨真珍;;民族地区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9 张进清;李克;;构建M型经济发展战略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则——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系列论文之四[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仙珠;;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云辉;;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2 杨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调查与反思——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调查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杨aF;吴跃萍;;农民工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4 陈保立;;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5 荣威恒;刘永斌;王峰;达赖;;内蒙古细毛羊的现状和发展对策[A];2006中国羊业进展——第三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罗晖;;广西村镇建筑防火现状分析及对策[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林荣;林华;;对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开发和引进人才的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陈天湖;;少数民族地区摄影报道之我见[A];思考的相机——第八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张晓琼;;浅议如何在发展与变迁中构建少数民族和谐社会[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蒙家池;;发展我州民族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几点思考[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燕;四川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N];中国工商报;2009年

2 切吉拉哈;构建和谐社会与少数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初探[N];凉山日报(汉);2005年

3 袁鹏;甘肃母亲基金救助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妇女[N];中国妇女报;2006年

4 记者 尤婷婷;切实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推动民族地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N];甘肃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 李武华;弥渡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N];大理日报(汉);2007年

6 袁天志;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N];贵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蒋永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重点是发挥资源优势[N];湖南经济报;2007年

8 记者 彭华;我市少数民族同胞多种形式庆国庆[N];雅安日报;2007年

9 贾毅;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N];甘肃日报;2007年

10 周锦香;少生一个娃 政府奖三千[N];雅安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涛;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轩;贸易技术壁垒问题与中国的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徐桂林;新时期地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治海;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5 陈晶;我国执业药师协会发展对策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6 万丽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分析与发展对策[D];西南大学;2005年

7 蔡东宏;热带区域农业信息化路径与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袁洪章;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李春明;中国矿业城市社会问题资源经济学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王叙华;中国证券公司生存危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雅琦;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张向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民族矛盾[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王萍萍;湖北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姜丽伟;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严晓;湖南职业院校进行农民工非农职业培训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6 樊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升农民素质研究及对策[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7 石洪波;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探析[D];四川大学;2006年

8 张云萍;浙江省出口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9 马建军;我国网络政治发展的初探[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施丽容;铁路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分析与对策[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27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827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0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