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分银行建设模型及其路径探析
本文选题:学分银行 + 理想模型 ; 参考:《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6期
【摘要】:本文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中提出的近10年继续教育的发展目标、改革试点的方向,依据一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结合国内各种教育类型情况,提出了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理想模型。通过对国内建设学分银行的准备基础情况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分析,进一步确定未来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该文提出了基于"国家统筹"和基于"校际自发"的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两条路径,以期为有效有序地开展学分银行建设实践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Abstract]:This paper follows the development go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the past 10 years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pilot reform,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consistency, unity and transparency, as set out in the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Medium-and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2010-2020. Combined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 in China, the ideal mode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redit bank is put forward. By analyzing the gap between the preparation basis and the ideal state of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credit bank, we can further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in which further efforts will be needed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wo paths of credit bank construction in China based on "national coordination" and "inter-school spontaneity",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credit bank construction in an effective and orderly manner.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
【基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度重点课题“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研究”(课题批准号:G11AQ5002Z)和“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研究”(课题批准号:G11AQ0006Z)研究成果
【分类号】:G728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新;基于公共服务体系的网络教育学分互认的研究与实践[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蒋莉;走向终身学习化的欧洲——欧盟成人教育发展走势一瞥[J];成人教育;2004年04期
2 李联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学分互换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6期
3 何静;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相互衔接[J];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01期
4 陈书洋;当代瑞典政府对成人教育的资助政策解读[J];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07期
5 李晓佳;全球视野下的学分互换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08期
6 赵卫平,李颖;欧洲学分转换系统:从单一功能到双重功能的转变[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7 曾海军;范新民;;基于数字化学习港构建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论现代“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J];职教论坛;2011年22期
2 高琳;;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召开学分银行网络平台设计工作会[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彭代梅;;远程教育实施学分银行的思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陈炜;陈叶梅;;构建“学分银行”是我国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5 王海东;;学分银行:自考制度转型的方向与机遇[J];考试研究;2011年04期
6 张莹;;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J];云南电大学报;2011年02期
7 鞠小宁;吴巧沁;蔡妙花;;继续教育与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实践探索——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为例[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6期
8 张峦峤;姜玉田;;开放大学在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中的生态学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04期
9 李萍萍;;略论学分银行在开放大学建设中的价值体现——建设中国开放大学不可或缺的要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04期
10 杨晨;顾凤佳;;国外学分互认与转移的探索及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学书;周增清;;绿色证书“学分银行”初探[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易鑫;北京“学分银行计划”首批学生毕业[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记者 严晶晶;宁波慈溪“市民学分银行”推动终身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陈醉 通讯员 陆和杰 孙云东;学习积分“零存整取”[N];浙江日报;2009年
4 王有佳;成人教育试点“学分银行”[N];人民日报;2007年
5 记者 吴铎思;福建探索终身教育新模式[N];工人日报;2009年
6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楼一峰;建立“学分银行” 沟通衔接终身学习成果[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记者 孙鹏飞;建社区教育基地 开市民“学分银行”[N];平顶山日报;2011年
8 记者 谢苗枫 实习生 吴晓蕾 通讯员 赖红英;读中职不受年龄地域婚否限制[N];南方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刘昊;北京开放大学有望下月开学[N];北京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李爱铭;上海筹建开放大学解决学分互认[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杜社玲;韩国、欧洲学分银行实践及其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荣琳;江西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分银行制建立及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程世沙;基于个性化教育的自考学分银行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郭艳霞;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5 张王豆;欧洲学分转换和累计系统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贤淑;韩国高校终身教育研究及启示[D];延边大学;2010年
7 奚莹;欧洲先前学习认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王智勇;论韩国终身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及其启示[D];鲁东大学;2012年
9 韩超;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29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829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