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学生亲社会价值取向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本文选题:聋哑学生 + 亲礼会价值取向 ; 参考:《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2期
【摘要】:通过问卷法对聋哑学校三到八年级学生共93人进行亲社会价值取向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发现聋哑学生亲社会价值取向难以判断的人数很多。聋哑学生认为大多数人的亲社会价值取向,与他们自身的亲社会价值取向在移情和利己这两个取向上有明显的差别。教师对聋哑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评价较高。利他的亲社会价值取向的聋哑学生产生利他行为的比例较少。
[Abstract]: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93 students from grade 3 to grade 8 of deaf and mute school were studied on pro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and prosocial behavior. It was found that many deaf and mute students were difficult to judge their pro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Deaf-mute students think that most people's pro-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ir own pro-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in empathy and egoism. Teachers have a higher evaluation of deaf students' pro-social behavior. Altruistic and pro-social value-oriented deaf-mute students have less altruistic behavior.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分类号】:G7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贵敏,夏伏明;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05期
2 李丹;小学儿童亲社会价值取向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4期
3 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1年02期
4 邓文;聋哑学校聋生心理危机分析及干预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4期
5 肖阳梅;试论聋校学生的社会化——以社会适应心理的发展为线索[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萍;;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策略[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郭少榕;;农村留守女童: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福建农村留守女童问题调查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甘琳琳;佐斌;;亲社会行为的动机理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4 黄寒英;;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内部阻抗因素及干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5 吕哲委;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赵宝爱;论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及其培养[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5年03期
7 刘毅玮;冯谦;;初中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5期
8 张丽玲;两难问题儿童对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4期
9 陈祉妍,黄峥,刘嘉;同伴互评对初中生的TAT中亲和意象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10 余玲;史绍蓉;;残疾学生健康的生物学研究现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超;卢泰宏;李伟伟;;中国老年人基于血缘关系的利他性消费行为:实证研究与营销诠释[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叶慧娟;《见危不助犯罪化的刑法边缘性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3 曹影;德育职能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古秀蓉;理解情境:走近幼儿的伦理视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扶跃辉;小学生社会观点采择和冲突解决策略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显军;幼儿社会技能培养的生态环境创设方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静;大学生亲社会价值取向与亲社会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陶然;国际社会中的利他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赵鹏;青少年多元价值观冲突与教育对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唐春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林伟;小学生自我意识与亲社会倾向及推理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姬慧;移情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德育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蓓 ;虚拟内疚的机制及其德育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敏;儿童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和人际关系因素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林崇德;青少年价值取向发展趋势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4期
2 杨骏,,赵慧俐,郑晓华;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5期
3 李丹,黄芸;中学生利他态度和行为倾向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01期
4 李丹,李伯黍;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89年05期
5 程学超,王美芳;儿童亲社会道德推理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92年03期
6 李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丹;小学儿童亲社会价值取向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4期
2 张丽玲;小学生应对策略中价值取向特征的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陈花,陆立忠,徐琴美;聋哑学生亲社会价值取向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2期
4 曾昭文;;儿童亲社会行为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何安明;;大学生移情能力与利他行为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2期
6 左宏梅;韦小满;;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干预实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静;大学生亲社会价值取向与亲社会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00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000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