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转衔 + 转衔教育 ; 参考:《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1期
【摘要】:作为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转衔教育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得到了关注,本文对关于身心障碍者转衔教育的定义、转衔教育的多重观点、转衔教育的模式、关于转衔教育的法律、法规以及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实践研究做了概括性介绍,最后还提出了我国大陆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研究及实践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启示。
[Abstract]:As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early education for special children, transition education has already been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1980s. This paper ha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definition of transition education for persons with mental and physical disabilities, the multi-point of view of transition education, and the mode of transferring title education. This paper giv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law,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transfer of title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transfer of special preschool children. At last, it puts forward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transfer education of special preschool children in mainland China to China's speci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重庆市特殊儿童诊断与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特殊儿童诊断与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G76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燕;北京市学前特殊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2 陈帼眉;关于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J];早期教育;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声平;杨晓萍;;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毛颖梅;刘红艳;;普通幼儿园中自闭症幼儿教育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6期
3 李铃;;有关幼小衔接的研究综述[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刘敏;;近年来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李琦;刘国辉;;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促进残疾人公平教育[J];内江科技;2008年05期
6 刘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刘莹;温嘉吉;;江西省农村孤独症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农业考古;2006年06期
8 刘里里;;培养幼儿角色转变意识,做好小学入学能力准备[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7年Z1期
9 王彩玉;;借助非正式阅读活动 提升农村初入学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方法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03期
10 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影;农村小学“小幼衔接”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春梅;重庆城区0-6岁发展性障碍儿童家庭本位早期干预的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3 申恒苗;从教育政策看英国幼小衔接[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yN;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初期适应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淼;重庆市主城区民办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康复机构生存现状与解决策略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声平;幼儿语言入学准备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蒋科星;特殊儿童“缺陷人格”的教育关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许舒敏;幼小衔接实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田京巾;中日两国幼小语言课程衔接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翁飞燕;我国幼小衔接课程政策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最重要的教育资源[J];教育与经济;2001年03期
2 黄志成,仲建维;全纳教育的理据:三个纬度的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3 王培峰,于炳霞;教育公平是全纳教育的核心内涵[J];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微;贫困地区学前儿童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个别化教育模式初探[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2期
2 杨希洁;我国大陆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3 钱文;学前融合课程评价的有效方法:课程性评估[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4期
4 孙立双;韦小满;;国外关于特殊儿童自伤行为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4期
5 雷江华;;科学开展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11期
6 兰继军;;美国普通班级中安置特殊儿童的四种模式[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5年06期
7 黎中英;陈敏;;关注特殊儿童[J];成才;2004年08期
8 勾柏频;特殊儿童的测查与特殊教育教学[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9 陈云英;;保障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J];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10 李梦吾;;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作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刚;陈建生;;堤坝渗漏探测方法研究综述[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郭凡;;棕地治理研究文献综述[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3 李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研究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尹永波;;俄语语调研究综述[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周艳榕;江旭;;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综述[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汪劲柏;;关于城市生态文明的研究及若干概念辨析[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龙;;2006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综述[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8 汪明峰;;互联网与城市地理学:中国案例与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仇广乐;冯新斌;;不同界面间总汞交换通量研究综述[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10 胡佳;;中国行政改革动力研究综述——行政改革动力的多维度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喻林斌邋刘坤军;10名特殊儿童上学了[N];阿坝日报;2007年
2 郑贤;爱心助学在善恩[N];人民政协报;2006年
3 记者 王罡 通讯员 刘靖华;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特殊儿童的成长[N];陕西日报;2003年
4 记者 苏建强;儿童心理疾患有了医处[N];海南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林燕英;特殊儿童竞技纪念“国际残疾人日”[N];中山日报;2007年
6 记者 张谊 通讯员 田小满 刘连良;走近“特殊儿童村”[N];中国人口报;2001年
7 杨月清;世界宣明会逾千万援建我省三个项目[N];陕西日报;2007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朱丽华;人人有备而来件件提案精彩[N];深圳商报;2007年
9 蓬国龙;凤仪路一小实施“四个一”工程[N];黔西南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曾毅;“特殊儿童”该如何教育[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凤琴;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时间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周红;表情达意与心灵润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贺明明;自旋系统中的量子纠缠[D];山西大学;2007年
6 聂品;创意组织知识创造机制的太极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张振华;电子中介中的交易匹配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8 白爱民;基于客户集群和拓扑理论的CRM模型与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王保森;社会空间视角下的广州大学城和谐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张茂林;汽车分销渠道绩效评价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科星;特殊儿童“缺陷人格”的教育关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帆;原生家庭环境内特殊儿童的个案服务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李术;论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兰继军;论国外特教对象的演变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秀;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霞;湖南省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7 杨竹芬;中学历史合作学习实践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平平;湖南省特殊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建民;煤矿企业员工满意度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涵;川渝两地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52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05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