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学习者辍学影响因素的追踪对比研究
本文选题:远程教育 + 辍学 ; 参考:《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摘要】:本研究以某省级电大2010年春季入学的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追踪调查,对比分析了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辍学生在个人背景、学习情况及辍学原因上的异同。研究数据通过网上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获得,并在"远程教育辍学归因框架"下,使用量化统计和质性研究工具Nvivo 8.0进行编码和分析。研究发现,第二学期的辍学生比之前者,尽管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英语基础较好,学习投入更多,但其努力程度依然有限,加之课程难度增加,学校教学支持服务又不到位,使其在工学矛盾等环境因素的刺激下最终做出辍学的决定。与第一学期相比,导致辍学的因素更趋多样化,且激烈程度大为降低;隶属于远程教育机构的因素在辍学影响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Abstract]:This study takes English majors enrolled in a provincial RTVU in spring 2010 as the research sample, and makes a follow-up investigation on them, and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irst semester dropout and the second semester dropout in personal background, learning situation and reasons for dropping out of school. The data were obtained through online questionnaire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and were coded and analyzed using quantitative statistical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tools, NVivo 8.0, under the "Attribution Framework for distance Education dropouts". The study found that students who dropped out in the second semester had more specific goals, a better English base and more investment in learning, but their efforts were still limited, coupled with the increased difficulty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lack of school teaching support services. Finally, the decision to drop out of school was made under the stim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contradiction of work and learning.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semester,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drop out of school are more diversified, and the intensity is greatly reduced; the factors belonging to the distance education institutions play a greater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dropping out.
【作者单位】: 上海电视大学外语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外语学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远程开放教育辍学研究”(项目批准号:709731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7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曹文,关正莹;网络教育学生流失率规律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11期
2 张妙华;罗发奋;;远程学习者辍学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6期
3 罗红卫;李莹;牛健;;远程开放教育英语学习者辍学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5期
4 杜永新;牛健;李莹;;在困顿与沮丧中艰难前行:电大辍学生的学习体验[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5 于霄立;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李莹;王晓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辍学的时间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锐;朱祖林;;基于成绩库的远程学习者流失预测决策树的应用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闫晶晶;勾学荣;;网络教育学生流失情况的分析与对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苏理华;郭燕;;远程教育英语专业辍学原因追踪调查——基于四川广播电视大学2010年春本科学生的调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7期
4 张妙华;罗发奋;;远程学习者辍学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6期
5 高春丽;蔡静;;助学干预与促进选课交费的实验研究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1期
6 赖显明;;网络教育学生流失率的个案统计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5期
7 罗红卫;李莹;牛健;;远程开放教育英语学习者辍学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5期
8 李海艳;李莹;朱祖林;胡洁茹;;远程学习者辍学原因的质性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7期
9 魏顺平;;网络高等教育学生毕业时间预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10期
10 王海荣;;英国开放大学物理学课程学习支持服务的实践研究及启示——物理教与学卓越中心报告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瑾;永州地区高校学生辍学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黄丽;物理网络学习监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罗发奋;远程学习者完成学业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进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宋彩凤;电大开放教育学生保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高源;延边地区中学生网员对网校学习适应性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7 夏晓;电大远程学习者学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洁贞,王少华;试析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3期
2 葛强;关于开放学习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3期
3 张伟远,胡军;西北地区远程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障碍的调查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4期
4 许月梅,牛健;网络教学能为远程学习者带来什么[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4期
5 刘莉;远程学习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远程教育专家访谈录[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5期
6 曹文,关正莹;网络教育学生流失率规律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11期
7 张妙华;罗发奋;;远程学习者辍学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6期
8 李红梅;刘宁;李世改;;利用概念图减轻远程学习者认知负荷的策略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8期
9 章文捷;;关于激发远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的实验[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文秋芳,王立非;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发奋;;远程教育学习者沉淀现象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曹杨;张小多;王清;;远程学习者自我效能感探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李锋亮;郭蔚;汪启富;;对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学习者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9期
4 罗发奋;;远程学习者学业发展影响因素问卷编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5 张琳;刘林;;从影响因素视角谈现代远程教育质量评价观[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6 于丽;朱晓云;;远程教育高辍学率现象探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7 董艳;;自我效能感在国内远程教育领域中的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06期
8 韩小强;;远程教育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浅析[J];科技广场;2009年04期
9 李长齐;;远程教育中入学前准备辅导模式探究[J];软件导刊;2010年06期
10 陈林;;现代远程教育高辍学的危害[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斌;李娜;;我国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魏丽;付忠亮;李昌坤;王心朋;;影响镁合金板材冲压成形性能的因素[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魏丽;付忠亮;李昌坤;王心朋;;影响镁合金板材冲压成形性能的因素[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4 杨坚;訾跃平;;优化抄纸助留体系 促进企业效益提高[A];'2010(第十八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及造纸新技术应用研讨会('2010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与造纸新技术应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陈晶;杨舒杰;;制药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及培养对策[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6 俞嗣皎;李大庆;陈国柱;李井怀;于甜;;影响Si(Li)探测器性能的一些因素[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1994年
7 侯智惠;;内蒙古农民增收难的分析与对策[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董圣鸿;王燕;胡竹菁;戴海琦;;影响试题难度的认知因素的现代测量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婧忻;;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季民;张亮;金洛楠;;光电催化氧化法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伟;辍学儿郎何时归[N];农民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徐鑫;关注初二辍学现象[N];辽宁日报;2003年
3 兴业证券 王年华 饶刚 刘景;小盘股收益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N];中国证券报;2000年
4 马平东;塑料软包装印刷色差的影响因素[N];中国包装报;2006年
5 湖南省凤凰县第一民族中学 滕万勇;利用信息技术课吸引辍学生返校[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石家庄软包装彩印厂 姜志绘;干式复合强度的影响因素[N];中国包装报;2001年
7 伊京;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影响因素[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北大人口所 郑晓瑛教授;人口出生质量及影响因素(八)[N];中国人口报;2000年
9 农发所 翁鸣;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深圳证券信息公司 赵迪;开放式基金申购赎回行为影响因素[N];中国证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淑芳;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张宗贵;成像光谱岩矿识别方法技术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
3 尹向东;我国钢铁企业并购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邹志勇;企业集团协同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苗茂华;太原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7 华玉妹;污泥中Cu、Pb和Zn的生物沥滤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苏万东;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后影响疗效的多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4年
9 赵一夫;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李晓静;中国大众媒介可信度指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晶慧;我国高等教育需求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2 王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3 赵倩倩;河南省卫生系统反应性影响因素的二水平模型[D];郑州大学;2011年
4 任儆;甘肃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桥艳;航线收益影响因素与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1年
6 黄晓霞;健康相关生产力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马冬敬;目录营销模式下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张亮;相对性顾客价值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9 罗发奋;远程学习者完成学业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江星本;汽车渠道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06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106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