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中国高等工程继续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3 15:54
【摘要】:"我国高等工程继续教育体系架构研究"课题研究,对我国高等工程继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目前各种教育机构开展工程继续教育相对比较独立和封闭,按个体利益需求发展,其教育产品带有挤占性和缺失性,其教育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企业和市场的人才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导致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人才结构性失衡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通过对工程继续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的规律探索,基于终身教育理论,从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企业发展培训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运用和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探索高等工程继续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的实现,架构其教学模式。研究表明,我国工程继续教育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呈多样化发展态势,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我国工程继续教育中的作用愈加重要。
[Abstract]: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engineer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hina is investigated.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variou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closed and develop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individual interests, and its educational products are crowded and lacking, and its education lacks a unified standard of recognition. The talent demand of enterprises and the market can not be satisfied, which leads to the serious structural imbalance of talents in China's labor market.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ifelong education,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law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echnical means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from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training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method application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ean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echnical means of higher engineer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constructs its teaching mod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chnical means of engineer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hina are developing in a variety of ways, and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eans in continu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作者单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工学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学院;北京档案局;
【基金】:国家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立项课题“我国高等工程继续教育体系架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724;TB-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顾秉林;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2 蔡瑜琢;瑞典、芬兰和丹麦的高等工程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李茂国;;中国工程教育全球战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4 李兴业;法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5 赵静,康飞宇;中国继续工程教育方兴未艾[J];继续教育;2003年01期

6 张志英,张彦通;适应国家创新体系要求,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年01期

7 王维;高等工程教育必须与实践相结合[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卉;;工程技术的伦理向度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2 张云华;;创建地方高校特色工程实训基地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9年04期

3 纪俊玲;;工科院校基础课教学质量的现状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丁云龙;李春林;;工程师短缺抑或缺少其他——一个行动者网络视角的透视[J];工程研究-跨科学视野中的工程;2009年02期

5 邬伟娥;研究型大学与继续工程教育的知识关联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6 张志英;王启明;;专业认证与工程教育体制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7 王雪峰;曹荣;;大工程观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8 李正;林凤;;从工程的本质看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9 陈家庆;韩占生;郭亨平;;法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及其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10 王天宝;程卫东;;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工程教育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韩宇;知识转移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陈乐;基于EO匹配的科技人力资源迁移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蒋石梅;工程师形成的质量规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5 齐艳霞;工程决策的伦理规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崔军;回归工程实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邱秧琼;基于知识体的资历框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彦通;立足岗位,突出能力,构筑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新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2 左铁镛;加速人才培养 迎接世纪挑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3 彭方雁,刘惠琴;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4 任宝山,白屯;新世纪高等工科院校办学观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5 周济;;中国机械工程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6 张光斗;工科大学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7 毕家驹;美国ABET的工程专业鉴定新进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年05期

8 时铭显;面向21世纪的美国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10期

9 顾建民;美国工程专业学位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晖;杨坤;刘晶;;浅谈提高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效果的方法[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S1期

2 李慧;;浅谈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3 韩旭;;《电工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4 楚家银;;制冷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方法之探索[J];河南教育(下旬);2011年Z1期

5 旦增平措;;水轮机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9期

6 武和全;李岳林;薛盈盈;罗春根;;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7 童军杰;童巧珍;;“换热器原理与设计”教学方法探讨与思考[J];装备制造技术;2011年07期

8 祝捷;;数值模拟在建筑结构教学中的应用[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岳莉然;岳桦;;《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10 张超;;《机械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辉;李林英;林子慧;;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2 邹洁;;改善文学选读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黄艳;孙国富;陈华婷;;桥梁结构分析软件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4 罗俊;易杨华;刘宝姝;张欣荣;李武宏;邱丽娟;杨峰;;医药类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09)[C];2009年

5 车遂光;;关于力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革[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6 马良文;;俄文翻译课程的教学方法试论大纲[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郑殊;马春利;;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探讨和实践[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袁书杰;张鹏;;改革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蕊萍;;电机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姚惠兰;;新课程理念在《蛋白质》教学中的渗透[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抚州一中 任飞燕;因材施教 合理使用教学方法[N];抚州日报;2009年

2 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 刘勇;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匹配性更强[N];健康报;2011年

3 ;孔子的教学方法[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邬贺铨;技术手段保障下一代网络安全[N];通信产业报;2004年

5 赵亚辉 吴益丽;利用技术手段抵制低俗内容[N];人民日报;2009年

6 香河县大河各庄小学 刘治;浅谈小学教学方法的选择[N];廊坊日报;2008年

7 ;“友善用脑”教学方法的几个“技术”关键词[N];江苏教育报;2011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谢隽;深圳“四成房贷首付”引发争议[N];中国证券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沈祖芸 唐景莉 杨晨光;教学方法影响创新能力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江苏教育出版社编辑,,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博士生 王家俊;有效始于有趣 全面关注全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春枝;中国近代教学方法史论[D];河北大学;2008年

2 高天明;二十世纪我国教学方法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立君;概念图在促进认知和评估知识结构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徐碚;基于QFD的CS实施决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姜辉;数学教师的数学情感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沙里;中国和也门中学数学教师教育能力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骆天庆;基于实践目的的中国景观专业生态教育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张辉蓉;数学诊断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张元文;少儿篮球适宜教学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曾毅;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峰瑞;生活化教学在《经济常识》课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萍;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徐向辉;智力落后儿童钢琴教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飞;外籍英语教师和中国英语教师教学方法的对比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杜丽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林美珍;高职生生物学习策略的现状调查与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翟乃刚;中医汉语词汇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玉静;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学习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明强;新课标理念下吉林省城市中学田径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元元;中小学新课程数学教学衔接[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51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351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2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