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环境看独生子女的心理偏差及越轨行为
[Abstract]:The only child is a special generation of people who appeared in Chinese society in the 1980s. The psychological deviation and deviant behavior among them lies in the obstacles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The difference of family environmen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ifferent orientation of socializ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学院
【分类号】:G78;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吕杰;相关研究:青少年个性特征、行为与父母养教方式[J];中国青年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吕杰;男孩攻击性心理与母亲养教方式的相关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王江洋;;工读男生与普通男生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3 肖晓玛;浅析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辅导与治疗[J];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唐彬;“重要他人”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邢玉凤;初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彦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同伴交往不良及教育对策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宋涛;家庭因素对城市初中生学习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周颖滨;旅顺口区家长、教师期待对初二学生学业自我评价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6 徐倩倩;初中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及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华山;城市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教育科研;1992年04期
2 谢虹;辽宁部分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06期
3 栾昌仁;李杰;张淑珍;;独生子女教育与心身疾病的预防[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90年09期
4 林运清;试论家庭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3期
5 高慧;周颖萍;;青少年的不良性格特征及其优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黄飞扬;;婚姻“年检”这一关[J];神州;2011年03期
7 张立俊;;怪谁[J];父母必读;1981年05期
8 汪慧;当代中国家庭结构转变与家教定位——浅析独生子女心理障碍的家庭因素及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1997年03期
9 刘晶波;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其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10 段文阁;个体社会关系与道德发生——兼论独生子女的社会关系与道德生成[J];齐鲁学刊;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明海;;创新家庭育人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发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2 张伟;;《初中学生家庭成长环境对学业影响的研究和对策》课题研究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3 王金良;;家庭环境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林光江;;独生子女政策与儿童观的变迁[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程改平;曾果;刘婧;冯敏;郭宏霞;;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身体活动的影响[A];“全国老年营养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营养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会”会议录[C];2008年
6 顾媛菲;;独生子女教师正确面对职业疲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7 刘亚君;;徘徊,在家与学校间——浅谈家庭教育与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不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王俊;;家庭环境对脑性瘫痪儿童综合能力和智力的影响[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冯彩凤;;独生子女问题及对策[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吴国凤;;走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和盲点[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七)[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杨志;独生子女性格受母亲影响较大[N];广州日报;2003年
2 鹤阳奇;独生子女,究竟该如何教育[N];中国妇女报;2007年
3 雷雪晴;农村独生子女“双女”享受中考奖励加分[N];商洛日报;2007年
4 司成宏;甘肃独生子女夫妻:3年仅6对生二胎[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耿联;全社会都来帮扶独生子女困难家庭[N];新华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翁灵娜 实习生 宋鹏;部分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将得到扶助[N];湘潭日报;2006年
7 记者 张丽华 通讯员 王兆波;荣成市独生子女领证率达80%[N];威海日报;2008年
8 吴江华;七十六团退休职工喜领独生子女奖励金[N];兵团日报(汉);2008年
9 记者 朱玉 郑黎;54%流动家庭拿不到独生子女奖励费[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10 舒琳;提案“废止独生子女条例”受民众关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蕾;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廖苏苏;婴幼儿精神发育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评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1年
3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何守森;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环境量表编制及其信度效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6 金庆英;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禹卫华;中国大众媒介信息流程中的第三人效果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傅一笑;基于双生子的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研究和不通过五种感觉通道的交流现象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10 李杨;慢性病患儿及父母应激源、应对方式以及教育干预效果评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晓慧;影响城市未成年人学习行为的家庭环境因素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2 纪藕香;成都市职业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雷骥;试论我国城市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翁可为;深圳市中小学独生子女人格现状及教育研究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杨绍清;城镇初中生幸福感的特点及家庭因素对其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汪清华;中小学生家庭环境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詹华勇;独生子女人群口腔不良习惯的调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3年
8 王占吉;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9 张忠;家庭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与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谢莹;家庭环境与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13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413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