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我国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12 06:55
【摘要】: 当今时代,经济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继续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它的目的是使继续教育对象获得目前或未来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知识。所以,继续教育在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贡献作用。深刻认识继续教育的科学内涵,切实把握继续教育的特征和功能,对于促进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对继续教育的研究还不成熟,在概念界定和发展方向上不明确,需要深入研究。具有强大经济辐射能力的区域中心城市的继续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其所在地区的继续教育水平,本文旨在通过有关国内外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的发展特点研究,并以哈尔滨市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为实证研究,为深化我国中心城市的继续教育提出对策建议。 文中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继续教育的概念,详细阐述了构建继续教育观念的理论基础。然后对国内外中心城市继续教育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国外研究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以及我国目前发展中的不足。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以哈尔滨市为案例,对哈尔滨市继续教育现状实施调查。通过对哈尔滨市近年来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状况研究,了解哈市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并分别从企业继续教育、高校继续教育、社区继续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哈市继续教育的现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企业继续教育、高校继续教育、社区继续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了深化我国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的对策建议。
[Abstract]:Nowadays, the competition of economy is actually the competition of talents. Continuing education is the main means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ts purpose is to enable continuing education to acquire the abilities and knowledge required for present or future work. Therefore, continuing education is playing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intellectual support and talent contribution in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o grasp th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not mature, and the definition and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re not clear, so it needs to be studied deeply.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level of the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with strong economic radiation capacity represents to a great extent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level of the region in which they are locate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inuous education in the central c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Taking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Harbin as an empirical stud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deepening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the central cities of our country. Firstly, the concep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s introduced,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onstructing the concep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s expounded in detail. Then it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inuous education in the central c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foreign research for our country, as well as the deficiency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t present. O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research, taking Harbin as a cas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arbin's continuing educa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human capital in Harbin'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we can understand the urgent demand for talents in Harbin, and continue education in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Harbin from three aspects of community continuing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the central cities of our country, and from the enterprise continuing education,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ee aspects of community continuing education have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deepen the continuous education in the central cities of our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7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银生;1990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概要[J];继续教育;1990年02期

2 宋志刚;继续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3 胡厚凤;浅谈蚕业技术继续教育的必要性[J];科学与管理;1994年05期

4 张加桢;那振春;焦光林;;厂校合作是发展继续教育的根本途径[J];才智;1998年05期

5 符晓雯;;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J];学校管理;1999年01期

6 王会斌;;知识经济与继续教育[J];成才;2000年12期

7 屈善孝;论终身教育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发展[J];继续教育;2005年05期

8 本刊编辑部;着眼终生学习体系构建 共谋继续教育发展良策——写在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2005年年会召开之际[J];继续教育;2005年08期

9 张翠娥;;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的继续教育[J];长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董志兰;;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之我见[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东义;;试论现阶段中医的“三大派别”与继续教育[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志红;;论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A];图书馆与西部大开发[C];2002年

3 林京榕;;试谈二十一世纪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涛;李继坤;王乐富;;加强病案管理继续教育 提高专业人员素质[A];第七次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5 刘静;赵智;;病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A];第七次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6 龙福德;余启峰;;病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探讨[A];第七次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7 李小玲;;现代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刍议[A];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与应用——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曹嵩;;21世纪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A];新世纪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戴佑善;刘祖华;周天才;胡怀明;王玉贵;;谈病案管理人员的现状及其继续教育[A];第七次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10 顾志华;;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适应健康教育的需要[A];中华护理学会健康教育研讨会暨讲习班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锐锋;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N];黑龙江日报;2004年

2 陈静淳;发展继续教育 构建学习型社会[N];贵州政协报;2006年

3 李秀玲;浅谈抓好档案人员继续教育[N];四平日报;2007年

4 张岚;如何加强新世纪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N];中国档案报;2001年

5 都红兵 史亮 许宪章;继续教育——县级电大显风流[N];安徽日报;2001年

6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史宁中 校长助理 张贵新;师大 为继续教育助力[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林 溪 通讯员 谢 民;在继续教育中成长[N];中国教师报;2004年

8 蔺红 陈建中 整理;税收要发展 教育要先行[N];中国税务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蔡闯;继续教育中的“畸形”现象[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民盟江西省委会;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迫在眉睫[N];光华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建文;中国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潘伟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心城市产业演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田敏;总部经济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裴tq;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分工与产业整合[D];复旦大学;2005年

5 韩忠;二战后旧金山湾区中心城市发展道路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罗之仁;我国民族保险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李嘎;山东半岛城市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刘磊;上海城市圈层结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马书红;中心城市与城市新区间交通协调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郭锦超;近代天津和华北地区经济互动的系统研究(1880年代—1930年代)[D];南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蕊;我国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的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刘芸玲;论财会人员数学素质的提高[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青芸;天津市中学生物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对策[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相玲;被征地农民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颖宇;我国继续教育质量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许丽丽;山东省五年制师范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符丽燕;衡阳市三级医院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庄丽丽;广州市初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动机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翠红;上海市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邦文;我国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实效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56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456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6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