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04-18 10:11
【摘要】:自我同一性是Erikson自我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Erikson认为青少期的中心发展任务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扩散。自我同一性问题涉及到青少年发展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1968年Erikson提出自我同一性的概念以后,自我同一性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特别是西方心理学者对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与西方相比,我国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研究较为薄弱,已有研究只是局限于对自我同一性的理论探讨,实证考察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因此,本研究采用横断设计考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同一性风格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中所起的中介调节作用。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运用修订的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同一性风格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1233名初中、高中和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到以下主要结果: 1、就总体而言,青少年不论在意识领域、人际关系领域还是总体领域上,同一性状态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处于同一性延缓状态的人数最多,占60%以上,然后依次是同一性扩散、同一性早熟和同一性获得:同一性风格的人数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信息化风格、扩散化风格和规范化风格。 2、从同一性状态的发展趋势来看,在意识形态领域,处于同一性获得和延缓状态的人数比例在初中、高中和大学三个年龄段并无明显变化,发展较平稳;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和大学生更多地处于同一性扩散状态,更少地处于同一性早熟状态,而高中和大学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在人际关系领域,与初中生相比,高中和大学生更多地处于同一性获得和延缓状态,更少地处于同一性早熟和扩散状态,而高中和大学阶段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总体领域,同一性延缓和扩散者的人数比例从初中到大学无明显变化,发展较平稳;与初中生相比,高中和大学生更多地处于同一性获得状态,更少地处于同一性早熟状态,而高中和大学阶段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同一性风格的发展趋势来看,初中阶段信息化风格的人数比例多于高中和大学阶段:规范化风格的人数比例从初中到大学呈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与高中生相比,初中和大学生中扩散化风格的人数比例更多。 3、就总体而言,与女生相比,男生更多地处于人际获得、总体获得状态和表现出信息化风格,更少地处于人际延缓状态和表现出规范化风格:与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更多处于人际延缓状态和表现出规范化风格,更少地处于人际早熟状态和表现出信息化风格。 4、权威型和溺爱型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在意识获得、总体获得和信息化风格上的得分高于 专制型和忽视型,权威型在意识获得、信息化风格得分又高于溺爱型;权威型教养方式的青少 年在意识早熟、人际早熟和总体早熟上的得分高于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专制型和忽视型 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在意识扩散、人际扩散、总体扩散和扩散化风格上的得分高于溺爱和权威 型,湖爱型教养方式的青少年在意识扩散、总体扩散和扩散化风格上的得分又高于权威型。四 种父母教养方式的青少年在同一性延缓和规范风格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5、信息化同一性风格可正向预测意识领域、人际领域和总体上的获得、延缓状态,以及人 际早熟和总体早熟状态,负向预测意识扩散和总体扩散;规范化风格可正向预测意识延缓、意 识早熟、意识扩散、人际获得、人际延缓、人际早熟和总体的四种同一性状态;扩散化风格可 负向预测意识获得,,正向预测意识领域、人际领域和总体上的延缓、早熟和扩散状态。 6、父母教养权威对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状态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一方面,父母 教养权威对人际领域的四种同一性状态和总体延缓、总体早熟和总体扩散有直接影响;另一方 面,同一性风格调节父母教养权威对所有同一性状态的影响。父母教养权威对三种同一性风格 均有显著影响,父母教养的权威性越高,则青少年在信息化风格上的得分越高,在扩散化风格 和规范化风格上的得分越低。综合父母教养权威的直接影响和同一性风格的中介作用,父母教 养的权威性越高,青少年在意识获得、意识延缓、人际早熟、总体获得和总体早熟上的得分就 越高,而在其他同一性状态上得分则越低。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78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新惠;石国兴;;民办高校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9期

2 卢珍;;父母控制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2期

3 范振生;童放;乔瑜;王云;;北方城镇青年夫妻自我同一性与婚姻质量的关系研究[J];华章;2012年34期

4 周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自主建构的相关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17期

5 唐钦;熊恋;黄续;;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点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9期

6 张蕊;刘大文;;论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对人格发展的影响[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张建人;杨喜英;熊恋;凌辉;;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8 许存;;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2期

9 张惠敏;宁丽;陶然;;男性网瘾患者心理治疗的经验分享[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常淑敏;青少年暴力犯罪:危险因素与发展资源的作用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晓;90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燕燕;父母教养对初中生嫉妒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中霞;青少年同一性风格的发展与个体健康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红梅;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瑞新;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立新;青年自我同一性与幸福感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小立;中国和马来西亚华裔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影响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丽霞;大学生元情绪、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9 王珍;大学生亲子依恋、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探索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邹存政;感觉寻求及家庭教养方式与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59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459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4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