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西南六个少数民族儿童民族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1 13:42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南6个少数民族1202名6 ̄14岁儿童进行民族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少数民族儿童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并不高,各少数民族儿童间对民族文化认同程度的差异较为显著。(2)总体趋势表明,随着少数民族儿童年龄的增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程度随之增加。(3)少数民族儿童已具有对民族文化的识别能力,而且随着少数民族儿童年龄的增长,对民族文化的识别能力逐渐增强。
[Abstract]:A comparative study on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of 1202 children aged 6 years and 14 years old from 6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wa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on the whole, the minority children's identity to their own national culture is not high,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ethnic cultural identity among the minority children are more significant. (2) the overall trend shows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ge of minority children, the degree of identity with their own national culture increases. (3) ethnic minority children already have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ge of minority children, The recognition ability of national culture is gradually enhanced.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西南民族儿童社会化研究”(资助号:04CSH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5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钱雪梅;论文化认同的形成和民族意识的特性[J];世界民族;2002年03期

2 贾红莲;;解释、解释的客观性与文化传统的重塑[J];哲学动态;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守恒;关于教育社会学研究本土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阮成武;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形象的重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殷世东;教师专业化的困惑及其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余妍霞,姚本先;课堂情境定义与课堂师生互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王小红;;文化资本与农村转移人员的社会地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王宗魁;;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教育机会均等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朱砚;;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8 张家军;;扎根理论之于课程研究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9 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10 孙伟忠;论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邓庆周;;个性因素与二语成绩相关性跨地区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周霞;;中国区域教育机会平等与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曹婕;;浅析“城市取向”的农村教育的负面影响[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涛;基于校级数据的省域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胡玉萍;教育文化与学校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李醒东;事件·场景·交往[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卫良;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丽慧;探寻非经济因素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制约[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周瑞芳;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万小娟;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素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卫忠;江阴市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建梅;高中数学课堂互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阿艳芳;竞争与公平:优质高中教育机会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丽娟;城市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学习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唐明忠;学生家庭背景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许艳萍;城市流动儿童学业压力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安春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世联;魏勇刚;;少数民族儿童对他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2 戴小江;;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神价值[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廖杨;;象征符号与旅游工艺品中的民族文化认同[J];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02期

4 朱宏斌,刘彬让,王有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发展问题[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陈虹;;文化认同与中华网络文化建设[J];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6 贾忠峰;;论全球化背景下艺术设计中的文化认同[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许强;;文化认同:民族凝聚力的不竭源泉[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王鹏飞;;《玛纳斯》中玛纳斯诞生过程及其民族文化的认同[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肖涛;高汝东;;文化转型视野下的环塔里木民族文化认同[J];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10 任旭林,傅金芝;怒、傈僳和景颇族中小学生非智力发展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齐勇;;文化传统刍议[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2 邱翊;;文化认同与和谐青海[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3 雷伏勤;;畲族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初探[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4 宋蜀华;;贺信[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5 郑守江;;孜孜以求,追溯民族文化之源——闻一多的神话研究[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6 晏晓婧;曹晓凡;;三江并流区民族文化对生态保护的作用探讨[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7 安金黎;;黔西南旅游应选择布依族文化打造品牌[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郭芳;;文化认同与文化安全[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9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10 金光;;“世界性的民族文化”——一个难以回避的命题[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震 李雅儒;多重文化认同[N];学习时报;2005年

2 韩震;多重文化认同下的民族崛起[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中央民族大学 张海洋;文化认同是社会和谐的心理基调[N];中国民族报;2006年

4 嘉宾:有色一中校长 吴益民 主持人:程熳;从历史积淀中寻找文化认同[N];黄石日报;2010年

5 托马斯·麦格奈尔 美国德鲁大学哲学系教授;表层文化、深层文化和文化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杨勇军;随需应变 难在文化认同[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7 北京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沈望舒;文化认同的条件、动力论[N];北京日报;2008年

8 佘云祥;重视我们的民族文化[N];光明日报;2006年

9 本报评论员 刘晗;经济发展与文化认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10 陈明华;当下情景中的文化认同问题[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慧;世界历史语境中的文化认同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2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3 周德刚;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D];复旦大学;2004年

4 姚登权;全球化与民族文化[D];复旦大学;2004年

5 张学标;全球化时代维吾尔民族的文化冲突与文化传播[D];武汉大学;2010年

6 阚军;西南地区三个区域文化传承类型与教育法律保障的思考[D];西南大学;2010年

7 孙万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主权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林秀琴;寻根话语:民族文化认同和反思的现代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丰云;论华人新移民作家的飞散写作[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文化认同的可能与现实[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任艳;民办学校文化认同的现状与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傅梦萍;品牌日记[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建琼;闽台传统节日民俗体育特征及文化认同研究[D];集美大学;2010年

5 韩辉;藏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结构及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姚春美;少数族的身份突围与文化探寻[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彭金富;跨文化交往中的文化认同[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王雪韵;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朱斌;当代江西城市高中生民族认同感的调查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平锋;族群记忆、文化认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97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497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6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