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学校教育情境中族群认同感的建构——内地西藏班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4 09:51
【摘要】:本研究对某一内地西藏学校进行了个案分析,采用了日记与文件分析法、访谈法与非参与观察法。在族群认同感建构主义方法的框架下对影响藏族学生族群认同感建构的国家政策情境、学校地方社区情境与学校情境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学校对于学生族群认同感的建构存在两种张力:一是国家和学校通过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而指定的学生的族群认同感,二是学生通过自身藏族文化符号的再现而声称的族群认同感。国家和学校期望藏族学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框架下建构族群认同感,以便实现其政治与经济利益。
[Abstract]:In this study, a case study of a Tibetan school in the mainland was carried out, using diary and document analysis, interview and non-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constructivism method of ethnic ident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ational policy situation, the local community situation and the school situation that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Tibetan students' ethnic identit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wo tens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ethnic identity in schools: one is the ethnic identity of the students designated by the state and the school through the infiltration of national ideology, the other is the ethnic identity claimed by the students through the reproduction of their own Tibetan cultural symbols. The state and schools expect Tibetan students to construct a sense of ethnic identit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i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教育社会学研究所
【分类号】:G75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卢德生;论文化转型与藏区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4年02期

2 甘措;从敦煌古藏文文献《兄弟教诲录》看藏族古代礼仪道德文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东·华尔丹;现代化视野中的藏族传统文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九霞;试论族群与族群认同[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陈志明,罗左毅;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杨小柳;一个处于区域性“少数民族”地位的汉族族群建构——对云南大理州鹤庆县金敦乡积德屯村的调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兰林友;论族群与族群认同理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张海超;微观层面上的族群认同及其现代发展[J];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6 王剑峰;族群性的陷阱与族群冲突[J];思想战线;2004年04期

7 沈海梅;族群认同:男性客位化与女性主位化——关于当代中国族群认同的社会性别思考[J];民族研究;2004年05期

8 赵卫东;族群服饰与族群认同——对“白回”族群的人类学分析[J];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05期

9 唐戈;中国东北地区俄裔:族称和族群认同[J];西伯利亚研究;2004年05期

10 于鹏杰;族群认同的现代含义:以湖南城步苗族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庄孔韶;;北京“新疆街”食品文化的时空过程[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2 陈科华;;根源性认同与爱国主义[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刘大可;;族群认同与族群符号——赣闽粤台客家族群的田野调查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李自然;;试谈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特点及其保护与发展的对策[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俞云平;;泰国华侨华人社会的血缘地缘纽带[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海淑;;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的互动——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基督教为个案[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7 罗惠,

本文编号:2522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522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0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