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家庭情绪气氛对儿童依恋行为类型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8-06 09:32
【摘要】:目的:研究父母的情绪气氛对儿童依恋行为类型的影响。方法:采用中文版的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Q-Set 分类),对本地区一市级示范幼儿园的40名日托幼儿和在本院儿保门诊系统保健建卡的幼儿40 名,进行了儿童依恋行为类型的问卷调查。结果:母亲积极的情绪表达有利于儿童形成安全型依恋风格(β=0. 729),消极的情绪表达不利于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类型(β=-0.448),父亲和母亲的结果一样。同时发现父、母亲的情绪表达存在交互作用。结论:为了儿童形成安全性依恋风格,父、母亲能够针对自己和对方的情绪表达方式形成良好的匹配。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atmosphere of parents on the type of attachment behavior of childre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version of child attachment behavior classification card (Q-Set classification),40 day-care young children of a city-level demonstration kindergarten in the region and 40 children with health-care construction card in the hospital's children's health-care 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mother's emotional expression is favorable for children to form a safe attachment style (P = 0. 729) The negative emotional express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hild's form of safe attachment (P =-0.448), as the result of the father and the mother.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arent and the mother's emotional expression was found. Conclusion: To form a safe attachment style for children, the parent and mother can form a good match for themselves and the other's emotional expression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心理行为科学系 浙江大学心理行为科学系 浙江省平阳县妇幼保健院儿保科
【分类号】:G78;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邹泓,吴放;中美两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1期

2 安芹;影响儿童依恋风格形成的家庭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鑫琪;静进;;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年01期

2 钟鑫琪,刘建安,李秀红;婴儿与母亲的交往及依恋[J];华南预防医学;2004年01期

3 苏良亿,李永华;论互联网对青少年品德形成的积极作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包蕾萍;桑标;;习俗还是发生?——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的毕生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庄小满;;心理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王敏;;家庭教育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7 曹中平;黄月胜;;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认知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年03期

8 竭婧;杨丽珠;;10-12岁儿童羞愧感理解的特点[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赖勇强;;自我概念中自我认知的最初发展[J];红河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黄月胜;;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认知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浙宁;2-5岁超常儿童对数的认知及其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曾守锤;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发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左志宏;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加工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涛;婚姻承诺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沈嘉祺;论道德情感的生成与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国军;穆斯林中学生自我概念中宗教意识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琳;小学儿童情绪认知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温暖;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第四版的试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古吉慧;初中心理素质训练课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简福平;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丽君;青少年依恋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林美春;高中生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懿;论少儿科普图书出版与消费的对接[D];河北大学;2006年

10 王世锋;中学地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曼殊,武进之,应厚昌,朱腊梅,庄秀娟;儿童对几种时间词句的理解[J];心理学报;1982年03期

2 小禾;资料卡[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年04期

3 张丹华;;亲子关系——儿童社会化的动因[J];外国教育研究;1992年02期

4 刘芳;母──婴依恋关系的形成及其作用[J];南都学坛;1994年01期

5 刘建清;儿童的依恋行为与社会性发展[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6 陈英和;儿童社会认知的早期表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7 务本;儿童依恋与父母行为[J];心理与健康;1996年05期

8 黄春香,李雪荣;儿童依恋[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年01期

9 林琬生,邵立新,张玉青,关明杰,关英华,冷晓艳,Zivicnjak M;儿童最大有氧活动能力的追踪研究[J];体育科学;1997年02期

10 安新发;;儿童的依恋与父母的行为[J];健康天地;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友林;章文华;李凌;潘秦镜;杨玲;吴令英;戎寿德;李爱玲;张荀;任生达;J Belinson;;山西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横断面比较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郑虹;程灶火;;增龄性记忆改变特征及规律的横断面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耿铭;程灶火;;儿童记忆发展的横断面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王洁;李小鹰;何耀;;老年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病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关系的研究[A];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第七届学术会议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余善法;王征帆;姜开友;马良庆;杨艳;李奎荣;;职业紧张对睾酮和催乳素分泌的影响[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朴建华;李航文;许洁;田园;刘爱国;勾灵燕;;我国不同城市碘营养状况的调查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朴建华;;我国不同城市碘营养状况的调查研究[A];达能营养中心(中国)成立五周年[C];2003年

8 ;复合式营养干预对社区中老年三高人群降低血脂、血压和血糖作用的研究[A];达能营养中心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膳食水产品摄入与孕妇、新生儿脂肪酸营养状况关系的研究[A];达能营养中心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周彬;朱静;刘建;龙武彬;吴晓丹;吴桐;;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试验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玉尔;孩子对父母的依恋[N];江苏科技报;2003年

2 广州中山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内科 杨岫岩;谈进一步加强风湿病临床研究的科学性[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3年

3 吕斌;孩子的依恋是对母亲的信任[N];保健时报;2004年

4 赵亚丽 西广成 刘艳骄;相关系数法探讨齿痕舌特点[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记者李雪墨;二十年前老课题 循证医学再评价[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覃卓燕 本报记者 刘芬;失去亲人如何预防身心疾患[N];北京科技报;2006年

7 记者  金振蓉;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光明日报;2006年

8 潘锋;吸烟者更易感染结核[N];科学时报;2006年

9 张超群 范晓莉;山西医大一院精神分裂症神经电生理研究有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冯凯;男性糖尿病患者游离睾酮水平低[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房玉涛;东直门医院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横断面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2 苗茂华;太原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3 张媛媛;原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所致认知功能损伤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4 杜佳梅;先天性小耳畸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5 常辉;屈折词缀的缺失与中介语语法的损伤[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6 卢伟;上海市糖尿病患病与死亡风险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7 江孙芳;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糖代谢异常及相关并发症的筛查和危险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芬芳;齿痕舌的特征及其与脾气虚证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2 侯爱民;关于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及相关教育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关岚;男性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淡雪川;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5 葛宁;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患者中血小板活化状态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田宏;辽宁省1998~2003年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7 张秀军;农村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8 王华;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韩迎星;两千年前出土人颌骨的口腔疾病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戴红;不同碘摄入量社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流行病学随访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23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523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f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