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歌圩文化的教育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0 14:27
【摘要】: 歌圩作为广西多个民族都共有的文化现象,其发展脉络清晰,对广西的教育影响宽广而深远。在民间,歌圩文化一直与生产劳动、道德伦常、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教育相结合。随着人们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认识逐渐加深及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歌圩文化的教育价值日益凸现,并以积极的文化态势渗透现代教育体系,从而体现出更大的教育价值。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广西极具区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歌圩文化的教育价值,通过对目前歌圩文化发展现状的分析,运用文化发展理论、教育价值理论以及教育文化学的基本理论,从多角度、深层次分析歌圩文化的教育价值。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建设“文化广西”的区域背景下,针对广西歌圩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阐明了提升歌圩文化教育价值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广西歌圩文化教育价值的建议。对于全社会而言,要提高社会对文化的教育价值的认同度,首先要做到的是民众的文化状态应该由“文化自在”内化发展为“文化自觉”,同时改革目前“唯理性”的教育文化模式,加强文化与教育的互动。对于有关文化和教育的政府部门而言,应强化文化政策的教育取向,措施包括增大教育工作者在文化政策主体中的比例和提高民族文化教育问题的政策性关注。而在具体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开发歌圩文化的微型课程、利用网络“歌圩”资源及开发民间、田野课堂是深化学校中的歌圩文化教育改革,提升歌圩文化教育价值的有效途径。虽然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考虑到认真研究不但能提炼歌圩文化中蕴涵的的优良传统观念和智慧,开发歌圩文化资源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还可通过对歌圩文化的教育价值个案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广西民族文化与教育互动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实现广西民族文化与教育的良性互动。因而知难而上,希望借此文引起大家对民族文化与教育互动研究的进一步关注。 全文分为五大部分,前言部分涵盖了选题的缘起、研究的目的与内容以及前人对此研究已有的成果,并从歌圩文化背景下的日常生活、教育场景发现的问题出发,提出了研究的思路与过程。 第二部分深入剖析了歌圩文化的教育价值,其中社会性价值体现在歌圩文化的物质要素、精神要素、语言和符号要素及规范体系要素等四个文化要素上;而个体性价值则表现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127;G759.2
本文编号:2538866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127;G759.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安然;改革开放以来壮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蔡阿利;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3 韦惠玲;邕宁壮族嘹罗山歌传承和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4 李小勇;审美文化视野下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5 麦益姣;广西富川刘娘信仰民俗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6 刘振涛;广西大苗山官话山歌的歌唱模式[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538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538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