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西部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07:18

  本文关键词:西部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我国能否在新的国际分工中争取主动,关键要素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基本素质。提高中国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将是本世纪的重大课题。落后的西部农村不仅严重制约着西部城市的发展,也不利于东部城市和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会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到2020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再翻两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开拓创新人才。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为了推动西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加大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尤其是加大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力度。因此,探索适合西部实际需要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在查阅国内外大量职业教育与培训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西部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现存状况及问题,构建一种职业教育与培训“1-2-3-2-1”职教培训新体系,即一个切实的规划与管理体制、二个级别、三个层次、两种形式、一个有效的监督和保障体系。所谓两个级别就是中职教育和职业培训,三个层次就是农业技术劳动者、第三产业服务劳动者和从事工业生产的技术人才,两种形式就是本地职业教育与培训和转移职业教育与培训。针对西部农村劳动力的现状,认为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的有机融合、集中培训与就地培训相结合,短期适应性培训与技术等级培训相结合、项目培训、县乡村网络化办学等本地教育与培训模式,以及东西部联合办学、外地务工外地培训、重点项目委托定向培养等转移教育与培训模式,是适合西部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实现新模式的主要途径,包括明确办学目标,创新办学思路;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多渠道投入体制,加大对农村职教的投资;加强职教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严格就业准入制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推广新型成人教育;建立完善的职教培训监督和保障体系。此模式既有现实的迫切需要性,又有一定的理论前瞻性。通过研究以期对西部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对促进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职业教育与培训 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7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导论9-23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0-13
  • 1.2.1 研究的目的10-11
  • 1.2.2 研究的意义11-13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3-21
  • 1.3.1 国外研究动态13-16
  • 1.3.2 国内研究动态16-21
  • 1.4 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21-22
  • 1.4.1 研究思路21
  • 1.4.2 研究方法21-22
  • 1.5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22-23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念的界定23-27
  • 2.1 农村劳动力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23
  • 2.2 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涵义23-24
  • 2.3 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的界定24-25
  • 2.4 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理论25
  • 2.5 “模式”的内涵25-27
  • 第三章 西部农村劳动力现状及职业教育与培训存在的问题27-36
  • 3.1 西部农村劳动力现状27-31
  • 3.1.1 西部的战略地位27
  • 3.1.2 西部的自然经济状况27-28
  • 3.1.3 西部农村劳动力现状28-31
  • 3.2 西部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1-36
  • 3.2.1 办学指导思想急需调整31
  • 3.2.2 教育资金投入不足31-34
  • 3.2.3 城乡二元制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分割34-35
  • 3.2.4 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办学模式僵化35-36
  • 第四章 西部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模式36-49
  • 4.1 西部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现有模式36-38
  • 4.1.1 三教统筹、农科教统筹的办学模式36
  • 4.1.2 “区域扶贫型”发展模式36-37
  • 4.1.3 “资源开发型”发展模式37
  • 4.1.4 “学校+公司”模式37
  • 4.1.5 “城乡联办式”模式37-38
  • 4.1.6 学历培训和非学历培训结合的办学模式38
  • 4.1.7 “企业订单、政府统筹、社会资助、学校培训”的职教培训模式38
  • 4.2 现有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8-39
  • 4.3 德国经验对西部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的启示39-40
  • 4.3.1 推动全社会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与培训39-40
  • 4.3.2 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顺畅渗透体系40
  • 4.3.3 用法律确保企业进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40
  • 4.4 构建西部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模式40-49
  • 4.4.1 西部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新体系的构建40-42
  • 4.4.2 西部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选择42-49
  • 第五章 实现新模式的途径49-56
  • 5.1 明确办学目标,创新办学思路49-50
  • 5.2 完善多渠道投入体制,加大对农村职教的投资50
  • 5.3 改革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50-51
  • 5.4 制定完善教育培训规划, 分层分类实施51-52
  • 5.5 加强职教培训师资队伍建设52-53
  • 5.6 严格就业准入制和职业资格证书制53
  • 5.7 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推广新型成人教育模式53
  • 5.8 健全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保障服务体系53-56
  • 第六章 结束语56-57
  • 参考文献57-59
  • 致谢59-60
  • 作者简介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占波;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评析及开发构想[J];甘肃农业;2003年12期

2 毛大龙;以“人力合作”为纽带建立高职产学研一体的新模式——兼论“帮”文化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J];改革与战略;2004年05期

3 邓耀彩;高职院校师资的国际比较[J];高教探索;2003年02期

4 范秀荣;;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2006年06期

5 张晓霞;;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J];农业考古;2006年03期

6 左辉群;黄高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的构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李培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民素质现代化[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蔡衍芳;;中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9 徐黎;中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4年08期

10 何炼成;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对策新探[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文全;我国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地位和作用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欧阳育良;职业教育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西部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390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d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