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7-07-17 02:04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及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少数民族 大学生 国家认同


【摘要】: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的建设者和各项事业的接班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是他们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等措施,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少数民族 大学生 国家认同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2009年,国家民委、教育部在联合制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民族院校要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马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瑞生;;新媒体传播转型视阈下的意识形态建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浩然;;宗教渗透与意识形态安全的理论透视[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6期

2 张红;赵祥;;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重要性与途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童晋;;西方媒体的双重标准及我应对之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12期

4 郭华生;倪婧;;培育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 黄子响;;转型冲突中的范式变化与理念变革——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文化创新和传播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6 吴晓斐;;新媒体视域下的文化意识形态功能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3年02期

7 邢文利;;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在机理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8 樊磊;吴穹;;多元文化视阈下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对策选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年04期

9 李坤凤;;浅谈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例[J];教育探索;2010年11期

10 马红;;着力加强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以宁夏同心阿拉伯语学校为例[J];青春岁月;2012年2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县祥;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高地;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建国;教化与超越:中国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飞云;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建华;大学生入党动机与政治信仰教育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2 曹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作用与途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祝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胡玉洁;“90后”大学生对当前我国政治价值的认同及教育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鲁贝贝;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勇;刘庆丰;;扩大学生有序参与 反映学生利益诉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谢忠保,马建青,蒋笑莉;研究生政治价值观实证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石中英;论国家文化安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秦位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5 李清清;;中国政治文化视野下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J];沧桑;2006年04期

6 马敏;;政治象征:作为意义和价值阐释的功能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彭忠益,肖昭理;论政治知识与政治责任的关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年01期

8 ;美国中情局对华的十条诫令[J];党政论坛;2001年09期

9 张新福;青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唐昆雄;赵春风;;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及其教育探析——贵州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清江;[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尹淑艳;后冷战时代的中国政治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韩晓峰;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徐永赞;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曾志平;论军事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与接受[D];郑州大学;2002年

2 林楠;大学生道德教育接受心理研究——兼论大学生情感性道德教育模式[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卫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4 刘朝武;后现代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林松波;试论孔子的“大一统”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葛娅娜;互联网络的发展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D];青岛大学;2005年

7 王严;当前青年学生群体政治心理的分析及引导[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邢晓红;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挑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娜;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唐勇;江泽民关于“讲政治”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晟志;黄国亮;;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邓勇;张如蓉;;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成长因素的分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陈明琴;刘发勇;;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研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4 张翼;;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伊斯兰教信仰状况调查——以某民族大学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李兴笃;岐艳芳;;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马生梅;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文化思考[J];青海师专学报;2005年S2期

7 唐海波;古丽拜天·卡米尔;;中南大学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状况调查报告[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04期

8 吐尔逊拜 ,阿肯努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9 高桂芬;;浅谈民族高校大学生应具备的民族精神[J];民族论坛;2007年06期

10 夏权威;;满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调查与分析——以黑龙江某高校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莉;赵永红;;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归因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谢春艳;;民族地区大学生SCL-90评定分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肖开提;;问题+对策=提高——对少数民族普通教育的思考[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毛荣建;;听障大学生的越轨行为现状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民族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6 贺能坤;郝风亮;;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7 陶宇;;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金竞明;李春茂;;西双版纳汉族与少数民族初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比较[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9 孙玉梅;赵来;;西部民族地区远程继续教育发展对策[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10 包忠才;苏建华;;中越边境少数民族教育比较研究与对策[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绍明;226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获回族捐资助学专项基金资助[N];云南日报;2007年

2 古品;阿坝电大推开“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阿坝日报;2006年

3 通讯员 王富山;拜城少数民族大中专生接受订单培训[N];阿克苏日报;2007年

4 廉世民 本报记者 冯爱君;希望田野的新希望[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建喜 特约记者 赖南坡;广州恒大地产一千万元捐赠韶关[N];韶关日报;2007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李奎;培训班抢了大学生家教饭碗[N];成都日报;2005年

7 马晓鸣 黄云霞;石阡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贵州日报;2005年

8 记者 李林岩;抓好农村人才培养[N];吉林日报;2005年

9 朱元洁 崔彦玲;家教市场催生“保姆型家教”[N];常州日报;2007年

10 记者 王慧敏;新疆“双语”教育从娃娃抓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雅梅;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玉萍;教育文化与学校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2 覃智;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价值观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3 王卫一;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许丽伟;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宋欣欣;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6 张丽;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的结构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7 毕丹;大学生亲子冲突的一般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曹微;大学生家庭道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幼群;新疆米泉地区维、哈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乔昆;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51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551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a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