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适与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回族民间教育
本文关键词:调适与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回族民间教育
【摘要】:纵观中国回族教育,其发展与特定历史阶段的国家政治环境、民族内部的主体性与文化自觉息息相关。相对国家主流教育,回族教育始终属于少数民族民间教育,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性、宗教性、民间内敛性与调试工具性。回族教育通过自身与时俱进的调适和发展,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始终起到积极作用。当下云南回族民间教育的调适与发展,表现为不同层次民间教育文化圈的回族文化再生产。在现代民族国家体系和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力量和国际环境对中国回族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为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回族教育危机,应加强回族民间社团的组织与机制建设,全面开展回族民间教育体制创新,积极谋求社会化的民族教育渠道和方式。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
【关键词】: 全球化背景 回族民间教育 调适 发展
【基金】: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特色研究项目(10YNUHSS002)
【分类号】:G75;B967
【正文快照】: 全球化研究理论(超级全球化论、怀疑论和转型论)对教育的关照各有不同,形成两个主要的派别:经济全球化的支持者追求一种“工具性教育”,认为教育体系的重点是发展年轻人应对并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能力;而全球化的批判者认为,在文化霸权主义下照搬西方教育模式的全球化进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克莱因·索迪安;菅坤;;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的特征及其发展前景[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2 桂榕;;全球化背景:回族国家认同的现代性[J];回族研究;2011年02期
3 桂榕;;文化再生产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民间教育文化圈研究——以云南回族为例[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宪隆;哈正利;;晚清留日回族学生与辛亥革命——基于“留东清真教育会”会员史迹的考察[J];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2 桂榕;;传统的继承与重构:巍山回族圣纪节的当代变迁[J];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3 何志明;穆萨;;马联元对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贡献[J];回族研究;2012年04期
4 马雪峰;;昆明穆斯林社群:1274~2000[J];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5 姚继德;;回儒对话:云南伊斯兰学派个案的历史考察[J];思想战线;2006年05期
6 汉尼·阿德勒;;回族经堂教育与伊朗的关系[J];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04期
7 马燕坤;;试论国家行为在回族社区形成中的作用——以云南昭通为例[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姚继德;;“回耶”对话的一次实践——马德新《据理质证》及其文明对话观[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桂榕;;张力与调适:回族的国家认同及其历史反思——基于云南案例的研究[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10 杨志银;;宗教经济为和谐社会建设献力——以云南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影晗;;清真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现状[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2 马经;;云南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管见[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嵘;传统 创新与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2 桂榕;历史·文化·现实:回族的国家认同[D];云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锦丹;中国明清及近代回族家谱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08年
2 马锦;云南回族法律意识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鑫;云南商帮及其在云南与东南亚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D];云南大学;2010年
4 马波;西南地区伊斯兰教的本土化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晓峰;从伊斯兰教的主要内容看其社会政治影响[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灵俐;;二00三年度民族文化文献综述——民族文化与全球化[J];大学时代(B版);2006年11期
2 龙帅;吕兴邦;;在发展中调适——和谐视野下对梧州防洪史的另一种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06期
3 刘永明;贾林祥;;个体社会情绪的发展、调适与社会适应[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王诚宏;;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J];世纪桥;2008年03期
5 王甲志;;全球化视域中的民族文化发展[J];传承;2010年30期
6 纪娟;;全球化背景下儒家“智”德的现代诉求[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郝晓静;;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发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董学文,盖生;论文学理论的异在性[J];求索;2003年04期
9 高见远;论全球化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J];桂海论丛;2005年04期
10 王虹;;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与改革;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媛媛;;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发展[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吴斌;;夫妇性生活的调适[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崔建华;;个体心理辅导中移情与心理依赖的区别及调适[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4 李笑燃;诺敏;;女大学生自卑人格的成因及调适[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李_";;我们时代的审美选择——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建设及其审美路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Michael Alexander McRobbie;;合作与联合: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国际合作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7 刘啸霆;;重读恩格斯——全球化背景下诠释和发展马克思理论的必然选择[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国方;马俊;张文;;军人战时心理障碍及其调适[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臧乃康;;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政治文明建设[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修春亮;;全球化背景下地方城市的边缘化问题[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社会学所 苏国勋;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共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杨雪冬;全球化背景下的道德断裂和重建[N];文汇报;2001年
3 王庆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现代性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4 法学所 信春鹰;全球化背景下的妇女权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施琛耀邋通讯员 罗静 朱颂;法学专家热议“全球化背景下的法治与人权”[N];江苏法制报;2007年
6 杨溢 赵畅;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策略[N];新清华;2004年
7 赵志裕 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当星巴克遭遇故宫: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记者 阮仕喜;宁陕开展民警心理健康调适电话谈心22人次[N];人民公安报;2011年
9 主讲人 著名现代艺术家 丁绍光 本报记者 李月宁;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N];新华日报;2009年
10 曹世潮;如何成为世界第一[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守锤;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发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丽;国大党的兴衰与印度政党政治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侯建国;二战后加拿大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4 王波;中国都市农业创新论[D];四川大学;2005年
5 彭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其财政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葛文光;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阙伟成;中国股票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刘中连;当代中国县级政府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朱斌;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郝天军;社会资本对医院发展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成林;澳大利亚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卫卫;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及其对国际体系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6年
3 王明鹤;幼儿园运动在美国(1856—1920)[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梁柏清;佛山陶瓷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D];吉林大学;2005年
5 匡令芝;高校教学管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李彩艳;借鉴国外经验 发展我国公司债券市场[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罗婷;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万军;毛泽东科技思想及其丰富和发展[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黄兴彪;福建省研究生教育的形成与发展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胡春;从公共服务的角度看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52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65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