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尔伯格到后科尔伯格:社会认知领域理论对特殊教育的德育启示
本文关键词:从科尔伯格到后科尔伯格:社会认知领域理论对特殊教育的德育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领域理论 道德领域 习俗领域 个人领域 特殊教育
【摘要】:社会认知领域理论是继科尔伯格之后在道德认知发展心理学中出现的心理学思潮,是科尔伯格的开门弟子艾略特·特里尔提出的。他主张对社会文化中的各种规则进行领域的区分。道德领域的事件是指与身体伤害、心理伤害、福利、信任、权利、公平或正义等有关的行为,习俗领域的事件与社会约定俗成的一致性或规则有关,个人领域的事件与个人的偏好或选择有关,安全领域或谨慎行为领域的事件主要与自我、安全、健康和舒适感等可能会对个人造成威胁的非社会性危害有关。领域理论对当代中国特殊教育具有重要的德育启示。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领域理论 道德领域 习俗领域 个人领域 特殊教育
【分类号】:G760
【正文快照】: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domain theory of social cogni-tion)是继科尔伯格之后在道德认知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的学术思潮,是“建构主义道德心理学的第三代”[1](第一代以皮亚杰为代表,第二代以科尔伯格为代表)。它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在70、80年代研究成型,90年代开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源,苏彦捷;孤独症儿童对道德和习俗规则的判断[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6期
2 冯天荃;叶浩生;刘国雄;;中学聋生对道德和非道德规则的认知[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关文军;王阳;;国内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邓敏;陈旭;樊洁;;道德认知的新模式——道德领域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5期
3 冯源;苏彦捷;;道德判断的分级现象[J];心理学探新;2006年03期
4 郭海英;张丽娟;康红云;;义务教育阶段中高年级聋生道德判断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5期
5 刘磊;李秘;赵茜茜;;听障青少年“诚信观”状况调查研究[J];中小学德育;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俊玲;高中聋生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及内隐认知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袁斐;聋生出走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杜建飞;愿望——规则冲突情境中5~8岁儿童的情绪理解[D];河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茜,苏彦捷,刘立惠;心理理论—— 一个广阔而充满挑战的研究领域[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2 苏彦捷,王恪;任务的呈现方式对孤独症儿童误念理解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松孙;试析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宋希仁;再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06期
3 檀钊;;在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中纳入诚信教育[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李罗丝;;学做真人:教育目标的道德反思[J];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02期
5 张善q,
本文编号:719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719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