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替代父母制”:留守儿童德育新模式及路径分析
本文关键词:教师“替代父母制”:留守儿童德育新模式及路径分析
【摘要】:作为留守儿童教养新模式的教师"替代父母制",以亲情关怀为核心、生活教育为平台、道德养成为目的,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弥补传统学校、家庭教育的不足,促进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其效用的最大发挥,还需学校、家庭、社会提供后备支持、制度保障与优良环境,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将严重影响教师"替代父母制"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德育 教师“替代父母制”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A880120)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科学研究和学科团队建设规划重点项目批准号2012ZDXM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WU1209470研究成果
【分类号】:D669.5;G78
【正文快照】: 据全国妇联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5800万,其中14周岁以下的约4000万。[1]可以说,留守儿童已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其教育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未来农村乃至整个国民道德素质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北十堰: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妈妈”[J];政工研究动态;2007年12期
2 本刊县域经济观察员;;留守儿童社会干预的解决方案[J];领导决策信息;2008年15期
3 本刊记者;;情系留守儿童第一人[J];政协天地;2008年11期
4 柴桂芝;张建莉;高富强;;留守儿童,谁来关爱他们[J];农家女;2005年07期
5 叶敬忠;[美]詹姆斯·莫瑞;;关注留守儿童[J];书摘;2005年12期
6 张双山;;这个“家” 给“留守儿童”特殊的爱[J];公民导刊;2007年01期
7 张宇辉;;全面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协商论坛;2007年03期
8 陈婉婉;;留守的童年不寂寞[J];江淮;2007年04期
9 赵玲;;关怀留守儿童 共建和谐家园[J];今日浙江;2007年11期
10 陈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J];理论学习;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鲍敏青;;关爱农村中的孤岛——留守儿童——赤兴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报告[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2 陈焕发;;关注江苏老龄事业发展[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7-2008)[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婷;都来关心“留守儿童”德育[N];四川日报;2004年
2 李揽月;打工教子难取舍留守儿童问题多[N];安徽日报;2004年
3 何玉洁;农村“留守儿童”境遇堪忧[N];安徽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陈丽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体系亟待建立[N];法制日报;2005年
5 罗敏 高爱华;“留守儿童”,,留下了什么?[N];牡丹江日报;2005年
6 陆福兴;让“留守儿童”守住农村的安宁[N];中国社会报;2004年
7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罗国芬;“留守儿童”有问题?[N];社会科学报;2005年
8 记者 蔡竹青 通讯员 夏晟;和县托管教育“留守儿童”[N];安徽日报;2006年
9 李学锋 陈卓韬;蓝山县倾情关爱留守儿童[N];湖南科技报;2007年
10 蔡竹青 夏晟;和县建立“留守儿童”托管机制[N];江淮时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瑾;农村留守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张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3 高群峰;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4 陈清;留守儿童问题对和谐农村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5 王晓京;阻碍留守儿童文化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6 刘丽丽;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7 邱杰;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杨利君;社会转型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李娟;随州市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孙雪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14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814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