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聋人高等全纳教育中学习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16:09

  本文关键词:聋人高等全纳教育中学习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聋人高等全纳教育 随班就读 学习支持系统


【摘要】:全纳教育是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思潮,也是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聋人高等全纳教育在欧美已很流行,而在我国则刚刚起步。文章从聋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论述了构建聋人高等全纳教育学习支持系统的必要性;从差异教学的角度指出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同时,重点设计了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手语支持要素、助听要素、心理支持要素、特殊的教学策略和网络学习支持要素;最后,从实践角度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天津理工大学;
【关键词】聋人高等全纳教育 随班就读 学习支持系统
【分类号】:G762.2
【正文快照】: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并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教育行动纲领”。大会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思想并号召世界各国开展全纳教育。2008年11月27日,在以“全纳教育”为主题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第48届国际教育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丹;;融合式聋人高等教育的支持性服务[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年03期

2 熊子龙;;多元智能理论与“研讨式”教学[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李聪莉,黄志成;全纳学校中的辅助教师[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5期

4 吕耀中;;全纳教育视野下的差异教学[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1期

5 申仁洪;;论随班就读的家庭支持[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2期

6 孟万金;;全纳教育理念下教师专业素质及专业化标准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燕珊;;计算机排版课程有效教学探讨——以学习任务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J];才智;2010年03期

2 罗宏;;视力残疾大学生全纳教育课堂教学教师素质的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3 黄晶梅;;视障大学生试点全纳教育问题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4 陈建军;;浅谈提高聋生书面语能力的策略[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7期

5 邓慧兰;姚勤敏;林慧思;冯晓雯;施婉萍;;手语双语研究对聋人教育的启示[J];当代语言学;2011年02期

6 杨革;;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及存在问题与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年14期

7 李玉炜;孙进康;李复江;吴琼贵;;网上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06期

8 王燕;周青;杨辉祥;;美国高中化学教师用书中的特殊教育[J];化学教育;2008年07期

9 邱青青;曾小青;王秀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开展价值[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钟约夫;;论教学理念的认识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雅梅;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雷江华;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泓;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莹;英国差异化教学政策及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清华;差异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卜红丽;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D];鲁东大学;2009年

5 竭蔚;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差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希海;初中思想品德课差异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禹莉;基于“农远工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宋健;初中英语差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倪文蕾;中职差异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汪斯斯;语音编码在听障大学生唇读不同形态汉语元音识别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秋芳;论全纳性教育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23期

2 申继亮,余贤君;关于小学差生学习不良原因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03期

3 戴斌荣;家庭环境中主观变量对学业成败的影响─—对千名中小学生问卷调查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04期

4 黄志成;全纳教育:21世纪全球教育研究新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1期

5 黄志成,王伟;英国全纳教育研究的现状[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6 黄志成,仲建维;全纳教育的理据:三个纬度的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7 方燕萍;教师应知道什么、能做什么?[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7年06期

8 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01期

9 陈云英;全纳教育的元型[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2期

10 申仁洪;全纳性学习环境的生态化建构[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霞光;培智学校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4期

2 缪满英;;上海地区深入推进随班就读的对策研究[J];上海教育;2001年05期

3 陈云英;全纳教育的元型[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2期

4 陈荣弟;;共享成果 勾画蓝图——全国智障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研讨会综述[J];现代特殊教育;2010年12期

5 朱佳妮,姚莉萍,陈超翰;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学校范围内社会支持现状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5期

6 ;推进随班就读工作持续发展——山东省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02期

7 吴永玲;;研教结合 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02期

8 叶立言;杜木桥乡聋童随班就读前期工作的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1994年03期

9 黄佩泉;;规范随班就读管理的几点做法[J];现代特殊教育;1999年07期

10 徐兴龙;;面向全体学生推进素质教育——我校“随班就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芮;;精心培育随班就读生[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芮;;精心培育随班就读生[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学富;;我校是怎样抓好随班就读工作的[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学富;;我校是怎样抓好随班就读工作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付莉;;创造条件 回归主流——浅谈随班就读聋儿的幼小衔接[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蓉;;特殊教育中的随班就读教育[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苏秀玲;;全纳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8 周海霞;;齐心协力共同促进随班就读智力落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沈克俭;季春萍;;浅谈“智残”学生随班就读中的一些做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10 卿素兰;罗杰;;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系统与评价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晓蓓;让残疾儿童就学不再有障碍[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李丽龙 记者 童顺鸣;农民工返乡 子女不辍学[N];四川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荣肖磊 仝静海;特教学校期待更多支持[N];河北日报;2009年

4 记者 王笑梅;明年残疾孩子也有机会上普通学校[N];辽宁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陈文燕 余小熊 张敏 记者 张向瑜 王倩;外国孩子随班就读带来双赢效应[N];杭州日报;2006年

6 记者卢文洁通讯员肖培坚;弱智儿随班就读是“混读”?[N];广州日报;2004年

7 记者 刘昊;各区县明年都将拥有特教学校[N];北京日报;2009年

8 记者 赵正元;北京明年所有区县都将开设特教学校[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林泽全;为残疾少儿撑起一片蓝天[N];自贡日报;2005年

10 通讯员 李江永;岳普湖县确保残疾人权益[N];喀什日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金慧;学习支持问题库的设计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瑛霞;分布式虚拟训练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光;基于网格的远程学习支持系统模型构建与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薛伟;现代远程教育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徐胜;智力障碍青少年自我决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妼;基于视觉听觉语义相干性的强化学习系统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昱;随班就读的现状及改革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黄美贤;“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宏燕;随班就读教师差异教学能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莉莉;小学轻度弱智随班就读生家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娟;小学随班就读外籍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邬平川;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薛伟;开放大学学习支持系统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柏忠贤;移动学习支持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凤蕊;网上研究性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罗琳;“全纳教育”理念下的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建筑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14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814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a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