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与服刑人员人格障碍关系
本文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与服刑人员人格障碍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与服刑人员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陕西省和河南省抽取4所监狱共805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05名服刑人员人格障碍的阳性筛查率为38.76%;服刑人员人格诊断问卷(PDQ-4+)的人格障碍得分为(65.36±12.59)分;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惩罚和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和否认、过度保护的得分分别为(41.27±10.54)、(23.46±6.58)、(22.52±6.21)、(10.15±4.56)、(12.52±5.41)、(12.47±2.75)分,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拒绝和否认、惩罚和严厉、偏爱被试的得分分别为(48.82±10.23)、(38.12±8.16)、(17.42±5.38)、(15.86±6.25)、(12.19±3.43)分;社会支持评定问卷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分别为(6.48±2.26)、(17.25±4.13)、(6.76±1.42)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惩罚和严厉、拒绝和否认以及父亲过分干涉、母亲偏爱被试与服刑人员人格障碍均呈正相关(P0.05),父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与服刑人员人格障碍均呈负相关(P0.05);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服刑人员人格障碍均呈负相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父母教养方式直接或通过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间接影响个体的人格障碍,且模型拟合度较好(χ2=423.51,P0.05,GFI=0.90,NFI=0.91,CFI=0.92,RMSEA=0.26)。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对服刑人员的人格障碍有影响。
【作者单位】: 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系;
【关键词】: 人格障碍 服刑人员 父母教养方式 社会支持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基金(11JK0302)
【分类号】:B848;G78
【正文快照】: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发展不成熟和产生了畸变,导致个体持久地以适应不良的方式感知周围事物并做出较极端的情感反应[1]。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出现,诱发犯罪的因素也逐渐增多,导致中国监狱在押的服刑人员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有心理学研究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晋伟;;她的生活就像在表演[J];家庭医药;2006年02期
2 吴运友;中小学生人格障碍及其矫治[J];山东教育科研;1997年01期
3 卢宁,刘协和,朱昌明,杨彦春,曹丽萍,岳振雷;四种人格障碍检测工具效度的比较研究——人格障碍检测工具系列研究Ⅱ[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2期
4 许又新;;人格障碍的特征[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83年02期
5 卢宁,刘协和,朱昌明,杨彦春,谢聪,岳振雷;四种人格障碍检测工具信度比较研究———人格障碍检测工具系列研究I[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2期
6 刀锋;;在伤害自己的痛苦中舞蹈——一个人格障碍者的心路历程[J];心理与健康;2006年04期
7 黄上上;;人格障碍研究与童年期经历相关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杨艳杰,彭涛,王玉清;哈尔滨市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分布特点[J];中国公共卫生;2004年08期
9 陈少雄;;音乐对服刑人员心理的净化作用[J];艺海;2005年06期
10 汤晓茅;;古怪的推销员——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J];心理与健康;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刘建辉;何成森;周和岭;;人格障碍的功能类型和5因子正常人格特征的关系:在中国学生中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李笑燃;诺敏;;大学生网络性人格障碍及其教育干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3 王伟;汪业汉;顾建华;Roger A.Drake;W.John Livesley;Kerry L.Jang;;人格障碍患者中的线段中分作业[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凌辉;;中国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现状调查及缘由[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丽颖;杨蕴萍;;父母养育方式对焦虑谱系障碍和人格障碍形成的影响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陈生;;国外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研究现状及评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郑德伟;童辉杰;;大学生人格障碍评估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吕施民;;服刑人员睡眠状况调查[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张明禄;;音乐团体治疗对入监初期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高成阁;陈策;马现仓;王赞利;纪术茂;;NEO-PI-R及PDQ~(+4)对抑郁障碍患者人格特征及人格障碍倾向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玉轩;南通女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N];江苏法制报;2008年
2 记者 高莉;心理咨询解开服刑人员心结[N];宁夏日报;2007年
3 杨贵金;放声宣泄有助囚子摆脱孤独[N];健康报;2006年
4 北京回龙观医院 宋崇升;反常家庭关系背后的反常人格[N];健康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孙燕明;自卑是产生偏执性人格障碍深层根源[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6 吴洪涛;矫治人格障碍[N];大众科技报;2002年
7 张家勇;人格障碍≠精神障碍[N];中国医药报;2001年
8 杨静 金振;“报复杀人”的背后[N];南京日报;2008年
9 傅师;上海:建立心理矫正案例库[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杨震 蔡淑清;关注青少年人格障碍[N];中国教师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蓉蓉;反社会型人格特质的结构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9年
2 张爱宁;观影疗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玉新;高中理科资优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申自力;自尊情感模型假设的检验[D];中南大学;2009年
5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8 周雪婷;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周亚娟;完美主义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学业成绩、抑郁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10 焦岚;心理生活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赵莉莉;中学生习得性无助感及其与学业自我效能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3 高红;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之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石晶;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赵文;高中生学习倦怠与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上上;父母教养方式、依恋及童年期创伤经历与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1年
7 麻晓磊;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8 马慧燕;大学生完美主义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程涛;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娜;单亲、完整家庭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情绪适应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27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82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