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挺举动作技术的肌电测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14:29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挺举动作技术的肌电测试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 通过对山西省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挺举动作技术进行表面肌电测试,揭示挺举技术不同阶段各主要肌群与动作技术的关系,为今后举重运动员技术诊断和专项力量训练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运用高速摄像机和表面肌电遥测设备对男子举重运动员的挺举动作技术进行同步测试,对两种负荷强度下对应的各肌群肌电平均振幅进行对比研究。对左右侧相同肌肉在动作同一阶段进行对比。对同一关节点主动肌与对抗肌的协调性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 不同负荷强度下各肌群在挺举不同动作阶段表现出的肌电平均振幅规律性较好,,各肌群表现出的肌电测试结果与挺举技术中各肌群的作用比较吻合。身体左侧与右侧的肌肉痕迹相互叠加,便于比较两块肌肉的对称性特点。首先可以直观的看到两侧肌肉在动作全过程中放电模式的一致性,其次就是显示出肌肉开始激活与停止激活时的相对应时间点,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出运动员发力开始与结束的情况。图表还提供了两侧肌肉的积分肌电、平均振幅、峰值振幅、以及肌肉贡献率比率。便于直观进行分析。 研究结论: 通过肌电测试、分析,揭示了受试者所测肌肉在挺举技术的不同动作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在预蹲上挺发力阶段和两次惯性上升阶段下肢肌群、股外肌、股内肌和肱二头肌起主要作用,而在撑铃起立阶段骶棘肌、尺侧屈腕肌和肱三头肌起主要作用。骶棘肌与腓肠肌整个动作阶段发力程度起伏较小,平均振幅值在较小范围变化,表明这两块肌肉主要起支撑辅助作用。每块肌肉在整个动作阶段的发力特征是不断变化和调整的,提示在日常训练中应在肌肉最大力量、肌肉耐力、肌肉爆发力三个方面灵活选取,不可一味的侧重一方面的练习。
【关键词】:男子举重 挺举 技术 生物力学 肌电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8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1
- 2 文献综述11-35
- 2.1 举重运动的由来与发展11-13
- 2.2 国外举重发展状况13-15
- 2.3 我国举重研究发展现状15-16
- 2.4 挺举的技术特征16-18
- 2.5 表面肌电测试法在技术分析中的应用18-23
- 2.5.1 EMG 的测量19
- 2.5.2 EMG 指标的处理与分析19-20
- 2.5.3 应用研究20-21
- 2.5.4 测量仪器问题21
- 2.5.5 测量的同步问题21-22
- 2.5.6 EMG 测量及数据处理的标准化问题22
- 2.5.7 应用展望22-23
- 2.6 三种肌电分析报告释义23-35
- 2.6.1 标准肌电分析报告23-27
- 2.6.2 对称性报告27-31
- 2.6.3 协调性测试报告31-35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35-42
- 3.1 研究对象(测试对象)35
- 3.2 研究方法35-36
- 3.2.1 文献资料法35
- 3.2.2 专家访谈法35-36
- 3.2.3 测试仪器与参数设置36
- 3.3 测试方法和步骤36-42
- 3.3.1 测试具体步骤37-38
- 3.3.2 测试肌群的选择及其主要功能38-39
- 3.3.3 挺举技术动作测试所选用的肌群39-40
- 3.3.4 测试指标40-41
- 3.3.5 统计学分析41-42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42-66
- 4.1 标准肌电报告42-56
- 4.1.1 肱二头肌42-44
- 4.1.2 肱三头肌44-46
- 4.1.3 尺侧屈腕肌46-48
- 4.1.4 骶棘肌48-50
- 4.1.5 股内侧肌50-52
- 4.1.6 股外侧肌52-54
- 4.1.7 腓肠肌54-56
- 4.2 对称性报告56-64
- 4.2.1 肱二头肌56-57
- 4.2.2 肱三头肌57-59
- 4.2.3 尺侧腕屈肌59-60
- 4.2.4 骶棘肌60-61
- 4.2.5 股内侧肌61-62
- 4.2.6 股外侧肌62-63
- 4.2.7 腓肠肌外侧63-64
- 4.3 协调性报告64-66
- 4.3.1 上肢协调性64-65
- 4.3.2 下肢协调性65-66
- 5 讨论66-70
- 6 结论与建议70-71
- 参考文献71-7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77-78
- 致谢78-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贞,王向东;对抓举引膝提铃和发力阶段动作的生物力学诊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2 朱宪臣;安宁;;现役优秀举重男队员抓举提铃做功特点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王雷;杨世勇;;2001-2011年国内抓举技术研究成果述评[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11期
4 王向东;刘梦飞;任景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动作技术的肌电测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5 刘宗友;切尔诺梅尔金197.5kg抓举技术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6 孙砺;张兆华;;女子抓举技术动作肌电信号的时序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1期
7 徐芳;陶江;黄强;;湖北女子举重运动员挺举技术动作生物力学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1年01期
8 章旌红,陈德强;数字图像技术在女子举重技术诊断中的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1996年01期
9 王奎,刘建红,周志宏,方芳,宋刚;运用iEMG评价举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陈贤;挺举下蹲式上挺与箭步分腿挺的认识与比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1089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8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