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洪洞通背拳“母拳”动作名称的文化解读

发布时间:2017-11-25 19:33

  本文关键词:洪洞通背拳“母拳”动作名称的文化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洪洞通背母拳 动作名称 文化解读


【摘要】:洪洞通背拳是流传于山西省洪洞县一个古老的、土生土长的地方拳种,是现代社会的文物,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独树一帜,成形于唐末宋初,传承于当今盛世。洪洞通背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根系于洪洞县的历史与文化,其动作名称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传统文化、洪洞县的历史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价值,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而“洪洞通背拳动作名称”中所展示出来的独特价值及其行为是与其生长的地域文化正好“相适应”。因此,对洪洞通背拳动作名称文化的分析与探讨,必须将其置放于具体的历史背景、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去分析,由此而获得的论断才会接近“正确、真实和适当。” 洪洞通背拳“母拳”作为洪洞通背拳之根,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生活素材和艺术养分,是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基础。技术是思想的载体,动作技术的命名是人们认知技术与思想的媒介。洪洞通背拳“母拳”动作名称体现了洪洞人民对世界的认知、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本文拟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考察法、体悟法、区域地理方法与历史方法相相结合等,结合对洪洞通背拳技术体系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深入到技术体系背后所蕴藏的、让它流传至今的价值。以洪洞通背拳“母拳”动作名称为研究对象,对洪洞通背拳“母拳”动作名称形成的文化基础,动作名称的文化内涵、动作名称文化内涵的解读做了相关的分析。首先,其哲学思想直接取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洪洞文化,以“传统思维方式”为根基,以洪洞地方特色文化为结构,,吸取了儒、释、道的认识论、辩证法和方法论。洪洞通背拳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具体应用与实践。其次,不论是洪洞通背拳技术还是其动作名称的形成与发展都与洪洞这片古老文明的“根祖之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洪洞通背拳“母拳”动作名称是洪洞人民俗信仰、价值追求的载体之一。地气所使,人气所聚,共同发酵成的洪洞精神,那就是:追求正义、自强不息、英勇不屈、敢为人先。主要是以“尊重传统、敬奉祖先、追求正义、”为之基的伦理文化;以“自强不息、敢与斗争、不畏权贵”为之脉的生存文化;以“万物有灵、师法自然、敬畏自然、”为之魂的信仰文化。最后,其内在价值是完整的,有激励人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价值,有调节人们情感与心理的价值,有文学、美学研究价值。洪洞通背拳“母拳”动作名称是人们寄托情感,宣扬价值观、人生观的一种内隐性的方式。动作名称中所显现出的伦理规则、价值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一种内在的道德律令维持着社会秩序,同时教化人心、匡正社会风气、调节着人们的情感与心理。而动作名称中所蕴含的这些规则、观念,如敬奉祖先、崇德利用等是洪洞通背拳“母拳”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应该传承与弘扬的。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52.1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敏;;孔子的“文言”思想及其文学意义[J];北方论丛;2007年02期

2 高洪元;;中国有个洪洞县[J];沧桑;2006年03期

3 王春明;;武术教学中的传统武术动作名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李洪君;李丹宇;刘远飞;;试论“悟性”的思维“形式”[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张松;“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哲学意义及其涉及的解释学问题[J];东岳论丛;2002年04期

6 贺善侃;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科学认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7 苏华;柳静;;浅谈中国音乐文化[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2期

8 马来顺;;文化内核——媒体的核心竞争力[J];采写编;2014年02期

9 崔彦;;从异常押韵及诗词格律分析谈《全金诗》校勘61则[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01期

10 贺新春,刘诗频;道教的“天人合一”生态伦理观[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霞;朱熹自然观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孙刚;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27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227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5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