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前腿推踢技战术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前腿推踢技战术变化研究
【摘要】:我国路拳道项目拥有巨大的群众基础,我国跆拳道国家队队员在各类赛事中也获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随着电子护具的应用以及路拳道规则细则的变化,我国路拳道的整体战术体系发生了一些明显的改变。本文通过对2013年全运会路拳道的比赛录像进行研充,分析在使用电子护具后,分析运动员对于前腿推踢技术的各类技战术的变化。对我国之前对隘拳道技战术研究的文献进行查阅和汇总,通过各类网络及图书馆进行查阅文献,对之前学者们对路拳道技战术以及前腿推踢进行概括和研究;对录像中的前腿椎踢技战术进行统计和比较,利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对比;对国内外知名的教练员进行访谈,了解路拳道国家队对于电子护具使用前后,前腿推踢技战术使用情况。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使用前腿推踢技术占总使用技术的20%以上,所占比例有了明显提高,成为同类分值技术中得分率最高的技术动作。2、在前腿推踢技术变化上,技术变化主要分为推踢变推踢技术、变横踢技术、变下劈技术、变勾踢技术、变双飞踢技术: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推踢变推踢,使用最少的是推踢变勾踢;前腿推踢变化技术中得分县得分率最高的为推踢变推踢技术,得分最少且得分率最低的为推踢变下劈技术。3、前腿推踢进攻和反击技战术变化的运用中,各级别运动员主要以破坏对方进攻为主,其次为取得得分,拖延比赛时间使用最少;进攻技战术中,中级别运动员使用次数最多,更为积极主动;反击技战术变化中,大级别运动员反击次数最多,更偏向于使用前腿推踢进行反击。4、前腿推踢阻击技战术变化中,破坏运动员进攻为主的技战术使用较多,其他依次为拖延比赛和取得比分。在阻击技战术变化中,大级别运用次数最多。5、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在前腿推踢技战术变化的运用中,各级别运动员变化形式主要以前腿推踢进攻为主,阻击为辅,使用反击变化形式最少;各级别使用目的基本一致,主要是用来破坏对手技术动作和运动节奏,其次是为得分而采取相应前腿推踢的技战术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中;银杏液对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能力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高炳宏,赵秋蓉,刘德皓;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型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1年01期
3 吴霞;跆拳道运动员的判断能力及其训练方法[J];体育函授通讯;2002年S1期
4 关东锋,陈乐琴,关丽红;对跆拳道运动员控体重的几点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杜胜林,樊艺勇;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损伤分析[J];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6 王虎;从气质类型谈跆拳道运动员的选材[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薛新轩;对跆拳道运动员“感知觉”“反应和反应时”及心理特征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黄泳芳;试论跆拳道运动员的判断能力及训练方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朱泳;对跆拳道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10 齐连枝,高尚;内蒙古地区跆拳道运动员体型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波;;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水平测量指标与评价方法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马波;黄海;;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有效指标及其评价模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许小冬;周攀;张霞;;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所遇竞技信息及应对策略[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杨建昌;王兵;秦艳枝;;跆拳道运动员左心收缩时间间期的分析与评价[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马波;;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诊断与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赵大林;;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无氧运动时肌电信号特征的研究[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一丁;王曼;张宏宇;任园春;;北京市专业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对策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8 祝大鹏;胡亦海;高平;余银;王梅;崔神州;;我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及其关系研究[A];第四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周长涛;;山东省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下劈技术动作三维运动学特征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10 赵俊彤;;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赛前集训期生化指标的监控与分析[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_g;两名运动员委员会候选人受到处罚[N];中国体育报;2008年
2 记者肖苑玫;跆拳道世界杯新疆开幕[N];中国体育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肖苑玫;中国跆拳道运动员必须“持证上岗”[N];中国体育报;2008年
4 南风;七年大跨越 跻身全国先进行列[N];新疆日报(汉);2014年
5 李跃波;柔弱姑娘“踢”出皖人风采[N];安徽日报;2005年
6 杨明;袭击体育赛事,是与全人类为敌[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7 本报记者 肖苑玫;中国跆拳道队提出:向拳击学习[N];中国体育报;2007年
8 邵鸿;超越体育的奥林匹克[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记者 陈克勤;香港队在马卡比运动会上创佳绩[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颀;高住低训对优秀青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能力和红细胞功能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2 潘清美;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3 安槿雅;中韩跆拳道国家队男子选手竞技能力的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4 黄宝宏;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诊断与评价[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乐;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下劈技术的运动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向辉;跆拳道运动员定量负荷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洋;中韩国家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4 黄小斐;湖北省优秀跆拳道运动员退役转型的分析与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5年
5 赵宏鑫;跆拳道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梦;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赛前一周调整训练理化指标诊断与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菲菲;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性格特征和比赛情境认知特征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8 郑宇;跆拳道运动员智能训练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9 张秀兵;我国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训练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10 穆蕊;改良捏脊疗法对跆拳道运动员抗疲劳能力、免疫功能及血流变的影响[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237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2371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