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现状分析及其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6 09:08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曲阜师范大学》 2008年

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现状分析及其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展利民  

【摘要】: 近几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大。致因较多,但其中连年扩大招生和培养院系该专业培养方案调整跟不上社会需求步伐是重要原因。 为了提高就业率,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有益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梳理发现,目前对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尚不足。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单位虽对培养方案进行过调整,但是仍然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规格过于统一集中,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等问题。 为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对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现状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足,着力对现有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研究。经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比较单一,主要领域是教育系统且大多在初、中等体育教育系统。地域主要集中在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致使这些地方的体育师资成饱和或超饱和状态,而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师资却严重缺乏,表明了山东省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 2.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途径比较单一,对就业政策不甚了解,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瓶颈。学校就业机构、就业措施和学生的就业观念有待提高。 3.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应该从更新观念入手,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制定人才培养规格,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需求,构建以优化课程体系为重点,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做质量保证,以调控培养规模来满足社会对各级各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量的新的专业结构体系。 4.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市场需求,完善课程设置,坚持拓宽公共课,丰富教育课,精选专业课、增加选修课,加强实践课的原则。协调好必修与选修、学科与术科、主干与一般课、限选与任选课等方面的各种关系,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5.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应“争博增硕”,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减少本科招生规模;体育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应“本硕并举”,争取硕士点,本科招生应稳中有降;新建的本科院校体育系应“专本并举”,招生规模稳中有降;其它师专体育系应“争本减专”,争取上本科并相应减少专科招生规模。 6.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要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对其进行改革与发展。调控好各层次的培养规模,加强横向联系。要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效益、办出特色,以满足整个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80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前言9-12
  • 1.1 选题依掘9
  • 1.2 文献综述9-12
  • 1.2.1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9-10
  • 1.2.2 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与社会需求的研究10-11
  • 1.2.3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11-12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2-13
  • 2.1 研究对象12
  • 2.2 研究方法12-13
  • 2.2.1 文献资料法12-13
  • 2.2.2 专家访谈法13
  • 2.2.3 问卷调查法13
  • 2.2.4 数理统计法13
  • 2.2.5 比较分析法13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3-39
  • 3.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13-17
  • 3.1.1 毕业生就业领域的调查13-14
  • 3.1.2 毕业生的就业目的调查14
  • 3.1.3 就业途径与期望途径的调查14-15
  • 3.1.4 就业状况15-17
  • 3.1.4.1 工资待遇15-16
  • 3.1.4.2 就业单位16
  • 3.1.4.3 就业地域流向16-17
  • 3.1.5 山东省近三年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率的情况分析17
  • 3.2 高校体育院系就业工作开展现状与分析17-19
  • 3.2.1 就业指导机构17-18
  • 3.2.2 就业指导措施18-19
  • 3.2.3 就业服务人员19
  • 3.2.4 就业开展实效分析19
  • 3.3 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基本情况19-24
  • 3.3.1 培养目标及规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19-20
  • 3.3.2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20
  • 3.3.3 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条件情况的调查与分析20-21
  • 3.3.4 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与分析21
  • 3.3.5 在校生、毕业生数量的调查与分析21-23
  • 3.3.5.1 在校生数量的调查与分析21-22
  • 3.3.5.2 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校生的意见和建议22-23
  • 3.3.5.3 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23
  • 3.3.6 有关专家的主要建议23-24
  • 3.4 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24-29
  • 3.4.1 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24-27
  • 3.4.1.1 对学历的需求24-25
  • 3.4.1.2 对性别的需求25
  • 3.4.1.3 对专业的需求25-26
  • 3.4.1.4 对知识结构的需求26
  • 3.4.1.5 对能力结构的需求26-27
  • 3.4.1.6 对素质结构的需求27
  • 3.4.2 山东省各级学校对毕业生的需求27-29
  • 3.4.2.1 山东省普通高等院校师资需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27-28
  • 3.4.2.2 山东省中专、中小学体育师资需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28-29
  • 3.4.2.3 山东省幼儿园、残疾人学校体育师资需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29
  • 3.5 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发展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分析29-39
  • 3.5.1 指导思想29-30
  • 3.5.2 培养依据30
  • 3.5.3 根据山东省新的社会需求状况,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确立培养目标和规格30-32
  • 3.5.3.1 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30-31
  • 3.5.3.2 山东省高等院校各层次体育教育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31
  • 3.5.3.3 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31
  • 3.5.3.4 山东省高等院校各层次体育教育专业具体的培养规格31-32
  • 3.5.4 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32-35
  • 3.5.4.1 精简公共必修课,拓宽公共基础课范围33
  • 3.5.4.2 强化丰富教育类课程,突出师范性教育类课程33-34
  • 3.5.4.3 进一步缩减专业必修课34
  • 3.5.4.4 形成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裸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34-35
  • 3.5.4.5 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框架,实现课程体系整体优化35
  • 3.5.5 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35-38
  • 3.5.5.1 我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以及自身素质有待于提高35-37
  • 3.5.5.2 组建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37
  • 3.5.5.3 尽快提高我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37-38
  • 3.5.5.4 教授职称的教师比例小的问题亟待解决38
  • 3.5.5.5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稳定教师队伍。38
  • 3.5.6 教学条件亟待改善38-39
  • 4 结论39-41
  • 5 参考文献41-43
  • 6 致谢43-44
  • 附录44-4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毅;;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淑新;影响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专修选课因素的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

    2 王雅博;甘肃省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柏贞梅;陕西省体育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4 尹海;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2005级本科毕业生求职情况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塨;吉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及人才培养对策[D];吉林体育学院;2012年

    6 成欣欣;影响东北大学本科生就业的培养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杜朝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2 杨炯;;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3 许定国,李国泰;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徐仲伟;郑洁;;师范大学生就业素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王贤国;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教育 提高就业的法律意识[J];大连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6 刘超,赵一平,杨继星;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陈章玉;;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宋立军,张卓莉;高师思政专业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之研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刘伟春;对21世纪体育院系大学生培养就业意识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高彩云,张维寿;以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探略——兼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永雪;;阿坝州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调研[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骆海邦;朱立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法律解决途径探寻[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蒙鹏君;;第29届奥运会平衡木单项决赛中外选手动作编排对比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3期

    4 李晓静;陈文东;;安徽省高校健美操专项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4期

    5 李宇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高彩云,吴忠义;21世纪初、中期我国高师体育专业发展战略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陶宽,沈俊;普通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8 王建民;谢芳;张永贵;盛建国;丁斌;唐广旭;;甘肃省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9 王进;郭中恺;张博;王悦;祁国鹰;王芬;;全国体育系统体育竞赛组织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郭晓伟;;论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搏击(体育论坛);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叶忠;;当前毕业生就业预期过高的原因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赵国华;陆亨伯;吴兰芬;;宁波市竞技体育教练员人才建设调查研究[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宝红;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韩晓东;对我国高师体育院系综合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3 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鸿江;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贾鹏;成长期体育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6 林顺英;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高雪峰;我国体育系统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8 唐仁春;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多重视角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胡萍;中国竞技体育资源配置评价与优化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邓宏宝;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昌浩;上海市高校体育特长生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马国祥;上海市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赵长征;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迟晓明;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员人文素养的必要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天驰;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丁传伟;北京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北京奥运时期就业状况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郭瑞华;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赵艳;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明;江西省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

    10 季红;冰雪体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莉;我国高师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教育的探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1期

    2 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王凯珍,潘永芝,牛乾元;北京体育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4 刘绍曾,张孟琳;关于培养新型体育教师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5 李卫平,任保国,李金华;当前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研究中的若干热点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马卫平;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的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张江南;面向21世纪体育高校改革的战略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8 王国元;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回顾与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姜伯乐,蔡忠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10 周典明,郑沪娥;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敬宝;;高等教育体制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夏星;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俊艳;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女子体操专修课程模式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卢佼;全球背景下我国青年失业问题及对策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莹;云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实思考与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4 马梅英;兰州市中小学校体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锐利;关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唐晓辉;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7 谢玉成;从人才资源开发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徐海虹;湖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强;吉林省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袁益民;江苏省普通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晓辉;张宗国;;我国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设置与控制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2 刘晓辉;张宗国;;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设置与控制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佺宁;关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几个问题[J];安康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2 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丁璐,李德祥,刘玫谨;我国西部五省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发展建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4 曲宗湖,刘绍曾,赖天德;跨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5 韩勤英,刘虹,陈晓光;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状况与管理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6 李颖川,张瑾;2008年奥运会我国体育人力资源储备情况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薛克,孙永田,潘文勇;“十五”期间山东就业问题研究[J];发展论坛;2000年02期

    8 赵本全,姚纬明;通识教育:我国大学教育的必然趋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9 陈文远;王葵;;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张喜梅,郝世栋,段曰瑚;美、德、日理工大学培养模式比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梅生;;新世纪高等院校体育系实验员的素质初探[J];山东纺织经济;2009年02期

    2 宋建美;;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和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0年07期

    3 苏库什金;陈庆树;;苏联高校体育[J];中国学校体育;1982年02期

    4 李梅;范连友;;重庆高校体操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戴俊;;高等院校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技术类课程的整合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6 本刊记者;;2006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训练研讨会在扬州召开[J];体育教学;2007年01期

    7 王曼;李玉禄;;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9年03期

    8 于跃;高校体育应加强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J];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张涛;;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瓶颈分析[J];内江科技;2007年04期

    10 陶永纯;冯韶文;;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产业资源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芳;;陕西农村体育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之研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明大阳;;普通高校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宋辉;[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2 记者赵勇进;[N];南通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旭峰;我国体能教练专业化培养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中镛;网络技术对高等院校体育研究生教学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田象迎;对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曹晓东;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与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1年

    4 王煜坤;我国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校体育学》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5 杨萌;陕西省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资源利用及效果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0年

    6 谢章勇;南昌市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模式探新[D];南昌大学;2012年

    7 孙雪莲;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师身体健康现状与健康行为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洋;内蒙古高校体育专业体操课程开展现状调查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锰锰;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楠;滨州医学院体育“三自主”对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6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76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f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