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重庆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5 08:56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大学》 2006年

重庆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程蕾  

【摘要】:职业倦怠(Burnout)是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丧失,对他人日益冷漠,工作成就感低等一系列负性症状。 教师职业倦怠(Teacher burnout)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而体育教师是教师的下位概念,有着作为教师的共性,因此,笔者认为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体育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但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严重影响着体育教师身心健康,学生作为体育教师工作的直接对象也自然成为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受害者。因此,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调查了重庆市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并对初中、高中、初中兼高中三类群体进行比较,选取职业倦怠分数较高的体育教师进行深度访谈,调查分析了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本研究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重庆市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重庆市中学体育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效感三个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3.32±0.43、2.83±0.57、3.12±0.40,从总体来看,重庆市中学体育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偏高、去个性化现象不太严重,成效感较高:(2)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上,同时担任初中、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呈现出更为严重的趋势。因此初中兼高中体育教师组是本研究中的职业倦怠状况严重组。(3)性别、教龄、学历、收入、是否兼任班主任、是否担任行政职务与以及学校因素1(初中/高中/初中兼高中)、学校因素3(市级重点学校/区级重点学校/一般学校)、学校因素4(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转制学校)、学校因素5(10年内建成新校/有10年以上历史学校)对重庆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有显著影响;(4)本研究没有发现学校因素2(市区学校/非市区学校)对重庆市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对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定性调查,结果显示:(1)职业定位与外在期望失衡、工作负荷大、工作环境较特殊、低创造性及缺乏进修机会等职业因素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均有影响;(2)社会变化带来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和高期望、社会地位低下等社会因素会引起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3)学校组织对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当、学校组织氛围、学校组织公平、教学情景、教学评价将导致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4)体育教师本身的人格因素、个人能力结构、角色模糊也是产生职业倦怠原因之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35.1;G633.96
【目录】:

  •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8-20
  • 1. 选题背景与意义8-9
  • 2. 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9-20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9-12
  • 2.2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状况12-17
  • 2.3 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17-18
  • 2.4 国内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18-20
  • 第二部分 重庆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比较调查20-32
  • 1. 研究目的20
  • 2. 研究方法20-22
  • 2.1 文献法20
  • 2.2 问卷调查法20-22
  • 3. 研究结果22-30
  • 3.1 初中组结果22-24
  • 3.2 高中组结果24-26
  • 3.3 初中兼高中组结果26-27
  • 3.4 总体结果27-30
  • 4. 讨论30-31
  • 4.1 重庆市中学体育教师的一般特点30
  • 4.2 各因素对重庆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30-31
  • 5. 结论31-32
  • 第三部分 重庆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32-42
  • 1. 研究目的32
  • 2. 研究方法32-33
  • 2.1 文献法32
  • 2.2 访谈法32-33
  • 3. 访谈结果分析33-42
  • 3.1 职业因素33-36
  • 3.2 社会因素36-39
  • 3.3 学校因素39-40
  • 3.4 个人因素40-42
  • 第四部分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策略42-47
  • 1. 外部环境调控42-45
  • 1.1 社会环境调控42-43
  • 1.2 学校组织环境调控43-45
  • 2. 自我调控45-47
  • 2.1 主动适应社会意识,成为自己的创造者45
  • 2.2 正视职业倦怠,掌握应对策略,降低不良情绪困扰45-47
  • 第五部分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50-53
  • 致谢5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植凤英;杨卫星;;贵州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研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张国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年24期

    3 宋爱芬;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多元分析[J];昌吉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胡冬梅;;知觉到的控制与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年30期

    5 彭小春;;职业激情无油可加[J];东方养生;2007年10期

    6 张建才;;从“高级职称”现象看教师的职业倦怠[J];宁夏教育;2008年02期

    7 汪长明;;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张越;;走出“职业倦怠” 再塑“教育理想”[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年04期

    9 ;关注教师心理 克服职业倦怠 《湖北教育》第三届核心作者培训班成功举办[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09年07期

    10 刘跃宁;;新时期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桂菊;陈艾华;;医护群体社会支持系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董君;;克服职业倦怠 实现生命主体价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3 李冰;卢家楣;;上海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蒋慧琳;许家丽;黄海燕;顾超琼;;广西护理骨干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A];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5 王树珍;赵琦;李曙光;;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护士条列》解析培训会、中华护理学会2008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论坛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魏心;战伟根;于焕芝;;论教师职业倦怠及其解决途径[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7 孔丽;;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的原因及对策[A];全国第四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新青;余文斌;;青岛市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王伟华;;领导干部职业倦怠对工作创新的影响及干预措施[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瑞英;董莹莹;李琨;;ICU护士职业倦怠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A];老年病人健康教育与自护高级研修班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梅县教研室 冯汉青;[N];黄冈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雯婧;[N];天津日报;2009年

    3 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实验初级中学 沈寿鸿;[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声宏;[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范占英;[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6 高青县实验小学副校长 曹德霞;[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主讲人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教授 朱永新 本报记者 任松筠 整理;[N];新华日报;2009年

    8 周淑君;[N];中国社会报;2005年

    9 金永红;[N];健康报;2006年

    10 西丰县教师学校 贺百健 西丰县第一中学 王晓燕;[N];铁岭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鑫;三种职业人群工作倦怠的比较研究:基于整合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张明寮;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银行主管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暨因应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石蕾;知识型员工职业倦怠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陈丽萍;中学教师生存状态及改进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琳琳;国有企业员工工作倦怠与工作投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方明军;大学教师隐性激励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陈伟娜;企业员工职场欺负内容结构及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张宜民;城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生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与离职意向关系的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敏姣;中学青年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程蕾;重庆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王芬;济钢医院护士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冬梅;中小学教师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对工作满意度及三者对职业倦怠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平;川渝地区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1年

    6 姚新华;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宁晚枚;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8 黄雪飞;上海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邓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黎青;主动性人格及其对职业倦怠和工作绩效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4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04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8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