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峒中壮族“跳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
[Abstract]:In the present society ,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constant process of the history , the people have created rich and colorfu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and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created by the practice of all ethnic groups . ( 3 ) 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 finds out that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of Zhuang nationality in the country is not only the function of entertainment , communication , cultural inheritance , border harmony and so on , but also has its unique physical fitness and fitness value .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12.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茜;试用科学发展观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2 ;大西北,怎样来保护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3 舍群力;实施西北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4 汪立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5 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6 东人达;重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彭金山;;关于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若干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8 时吉光;喻学才;;我国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刘永明;;权利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1期
10 刘永明;;权利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崇林;;新疆库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我们应秉承的原则[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3 方李莉;;请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拥有者[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4 王鹤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机制浅析[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5 杨永芳;牛璞;;中青年群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和态度之调查研究——基于网络调查的分析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永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与利用——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为例[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苏荣葵;;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空间分布的历史演变及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兴燕;;关于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探讨[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李玉军;冯静;;浅谈抚宁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张洪波;;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任丽梅;我国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见习记者 王婧姝;中外学者共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计[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金诺;300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达成《苏州共识》[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记者 水草;我国应设立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张晓雁;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之辩[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李晓东;从分类标准观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N];中国文物报;2004年
7 李晓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观察[N];中国文物报;2004年
8 自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展示[N];中国文物报;2005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云 菲;非物质文化遗产喜获“保护伞”[N];中国艺术报;2004年
10 吴文科;以人为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N];中国艺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3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秦枫;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生存与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6 周志彬;关于中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王巨山;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10 高晓芳;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国松;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峒中壮族“跳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7年
2 李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法律保护[D];山东大学;2008年
3 董友庆;新疆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4 杨敬石;以知识产权模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王大海;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D];天津大学;2007年
6 赵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冯辽沙;从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管理模式[D];西北大学;2008年
8 缪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开发利用问题探讨[D];西北大学;2008年
9 傅强;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王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制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32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132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