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苏州市姑苏区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调查与推广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4 12:58

  本文关键词:苏州市姑苏区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调查与推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13年

苏州市姑苏区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调查与推广研究

赵小董  

【摘要】: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下降已引起国家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利因素,我们要认真对待,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它具有传授知识、健身、教育、娱乐等功能,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要。体育游戏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思想品德。 近几年苏州市小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不容乐观,为了促进苏州市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开展,加强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能力,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市姑苏区小学体育教学中开设体育游戏的情况、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运用的现状及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游戏的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现状调查,得出结论: 1、苏州市姑苏区小学体育教师整体质量较高,体育教研氛围良好 苏州市姑苏区小学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整体上趋于年轻化,八成以上的体育教师学历在本科及以上水平,学历较高,九成体育教师为体育专业,形成了一个比较良好的体育教研氛围。但有六成体育教师没有学习过体育游戏这门课程,高校应针对小学课程的需求开设相关课程。 2、苏州市姑苏区小学意识到体育游戏的重要性,但对教学的支持有待提高 苏州市姑苏区七成小学都能够将体育游戏纳入体育健康课大纲里面的一部分,近七成学校针对体育游戏有详细的教学计划,只有两成学校有专职的体育游戏教师指导教学,超五成的小学能达到《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里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中游戏的要求比例,但学校管理人员对体育游戏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3、苏州市姑苏区小学体育教师运用体育游戏的科学化需进一步提升 苏州市姑苏区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用于体育教学方面持积极态度,注重体育游戏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有六成教师认为体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超五成教师认为体育游戏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比较重要。近三成教师在运用体育游戏教学的时间比较少,体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布不均,教师运用体育游戏的种类在6-10种占最多,相对来说掌握的体育游戏种类较贫乏。在体育游戏类型选择上,田径类和体操类的体育游戏占最多,对于球类游戏的开发和利用较少,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体育项目。 4、制约苏州市姑苏区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游戏的开展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制约体育游戏开展的因素受主客观双重因素的影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缺乏体育游戏的教材和参考资料、缺少有关体育游戏的进修和提高,缺乏观摩优秀体育游戏教研课的机会。另外有四成体育老师是因为害怕开展体育游戏出现安全事故而不敢大胆的开展体育游戏。 根据结论提出,通过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的运用原则、个案推广、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推广。以引起体育教师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充分发挥了体育游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23.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达;体育游戏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王雄;;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创编与运用体育游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徐建国;;苏州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李海中;;小学体育游戏的研究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4期

5 杨宏伟;;浅析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9期

6 王晓;关于体育游戏基本理论问题的初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汪晓萍,高力翔;中国与日本现代学校体育发展阶段的比较研究(二)——两国学校体育的独立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高力翔,汪容;中国与日本现代学校体育发展阶段的比较研究(三)——生涯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相继出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王莹侠;关于体育游戏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孟刚,邹之缙;体育游戏:人类余暇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最佳形式──兼论体育游戏之实质[J];四川体育科学;199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传胜;山东省临沂市农村中学开展体育游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长好,邹泓;依恋研究述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高立克;张小燕;;论体育教学中游戏的作用与运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许有云;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林晶晶;;幼儿性心理与行为的发展及其教育方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丁俊武,黄宝宏;体育教育思想的分析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吴松;;网络游戏审美特征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王立学;;在快乐中锻炼——浅谈体育游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8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9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10 裴德超;张文仙;;体育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技术领域拓展的途径与方法探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禄小平;;对幼儿有效道德认识建构的思考[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2 杨梅;;西方幼儿游戏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方芳;;区域活动中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杨孝鸿;;斗鸡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时尚——以南阳英庄汉画像石《斗鸡图》为中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丽珠;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6 朱凡;;长不大的青春期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玩”及其危险性[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7 陆英姿;;提高大班幼儿运用观察记录自主学习的指导方法研究[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8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9 张艳洁;;现代广告创意的游戏化倾向[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10 周玮;;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主动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漆振光;新时期我国竞技武术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六珍;企业女性经理人性别角色认同和领导效能感之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7 韩晓燕;运动员训练系统的形成及其演化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杜长亮;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王坤;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概念模型、测评方法和教育干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安徽省非体育类在读研究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陆鹏飞;上海儿童体育消费现状的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吕小波;趣味性身体练习发展12-13岁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原雪雯;4~6岁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丹;3~5岁幼儿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学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玉强;唐代马球运动和现代马球运动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建平;体操概念与内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叶彤,张巧兰;2002年甘肃省7~18岁城乡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比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2 滕达;体育游戏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刘健;蒋贤俊;何少钧;;发达与欠发达地区13~18岁乡村学生体质状况比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4 钟华;郄捍列;;营造良好体育教学氛围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5 樊莲香;张德新;李静波;;学生体质与健康事关中华民族未来的兴衰与存亡——对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下降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6 林素琴;;对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思考[J];才智;2009年06期

7 王雄;;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创编与运用体育游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赵霞;论“游戏”在体育教学和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重庆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9 唐宁昆;论体育游戏在高校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陆军;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增进学生健康的探讨[J];池州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屏;教育视野中的传统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耀芳;张洪泰;;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年龄特征[J];四川教育;1982年04期

2 王燕玲;;从舞蹈教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谈起[J];辽宁体育科技;1987年01期

3 邹斌炫;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选择[J];广东教育;2004年01期

4 白钢;;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EQ的激发与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9期

5 尤小青;;让体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牵手[J];新课程学习(小学);2009年04期

6 黄利东;;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2009年09期

7 荆军体;;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启发作用[J];体育师友;2009年04期

8 黄茗;;情境在体育教学中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以深圳市宝安区第二届小学体育教学大赛的冠军课例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12期

9 ;我们的体验[J];江苏教育;1956年Z2期

10 卜伟菁;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J];体育师友;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伟康;;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晓;[N];黔西南日报;2009年

2 江苏省南通市虹桥第三小学 张海琴;[N];中国体育报;2009年

3 龙感湖总场小学 朱俊辉;[N];黄冈日报;2010年

4 临颍县大郭乡张杨小学 郭纪委;[N];学知报;2010年

5 余丽;[N];榆林日报;2011年

6 杨靖;[N];黔西南日报;2010年

7 施胡连;[N];黔西南日报;2011年

8 安阳市高新区银杏小学 吴福云;[N];学知报;2011年

9 安塞县化子坪中心小学 王鹏 强玮;[N];延安日报;2011年

10 王光敏;[N];黔西南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海;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玮玮;安徽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3年

3 郝燕芬;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

4 韩彦鹏;河南省内黄县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毕秀红;唐山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现状及策略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宏君;潍坊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余友情;乐山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考察与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雪艳;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9 吴芳;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10 王佩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加工改造”教材化工作的现状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苏州市姑苏区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调查与推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5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25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a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