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25 10:40
【摘要】:研究目的:(1)以中老年人为受试对象,将其分为锻炼组和不锻炼组,观察两组安静状态下,6分钟步行后即刻恢复期以及恢复期10min的心率变异性、心率以及肺活量变化特征;分析影响中老年人心率变异性变化的因素;(2)研究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6分钟步行测试后短时恢复(5-10min)期间心脏自主神经以及心肺功能的调节情况,探讨体育锻炼引起自主神经以及心肺功能恢复水平差异的可能机制,进一步分析各指标参数的生理学意义。研究方法:招募上海市开鲁一村、黄兴睦邻中心、工农三村、上大东村以及顾村文化中心五个社区的50-75岁中老年人受试者共73名,通过基本情况调查、医学检查,筛选健康受试者共63名,锻炼组37名,不锻炼组26名。分别在安静状态下、6分钟步行结束后即刻恢复期以及恢复期10min测量每位受试者的心率变异性、心率、肺活量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观察各指标变化特征。研究结果:(1)安静状态下,锻炼组心率变异性指标HFnorm、肺活量显著大于不锻炼组(p0.05),锻炼组心率显著小于不锻炼组(p0.05)。(2)步行后即刻恢复期,锻炼组HFnorm、肺活量、步行距离显著大于不锻炼组(p0.01),LF/HF显著小于不锻炼组(p0.05);不锻炼组HFnorm、肺活量较安静状态下显著下降(p0.05),LF/HF以及心率较安静状态下显著上升(p0.01);锻炼组HRV指标较安静状态下无显著变化,心率较安静状态下显著上升(p0.01),肺活量显著下降(p0.05)。(3)步行结束10min后,锻炼组HFnorm、肺活量值显著大于不锻炼组(p0.01),而LF/HF、心率显著小于不锻炼组(分别p0.05,p0.01);两组HRV各指标均逐渐恢复至安静水平,不锻炼组心率以及肺活量指标未恢复至安静时水平(p0.01)。(4)体育锻炼时间、锻炼年限是锻炼组中老年人心率变异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安静状态下,锻炼组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张力以及心肺功能水平均高于不锻炼组,提示体育锻炼对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以及心肺功能有积极的影响。(2)步行后即刻恢复期,不锻炼组迷走神经张力以及交感迷走神经均衡性较锻炼组显著降低,恢复较慢,因此,不锻炼组运动后即刻恢复期自主神经失衡程度大于锻炼组。(3)步行结束后10min,锻炼组HRV各指标以及心肺功能指标均已恢复至安静时水平,不锻炼组心肺功能指标恢复延迟于锻炼组,提示体育锻炼能够提高中老年人运动后自主神经以及心肺机能的适应性。(4)锻炼组中老年人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一定程度上受到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年限的影响。
【图文】:

心肺功能,协方差分析,恢复期,基础测量


标的差异;用协方差分析比较同一时间组间心率变异性、心肺功能指标的差异(校正基础测量值);用2×3(2组×3个时间点)ANOVA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析两组在测试前、即刻恢复期以及恢复期10minHRV及心肺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对协方差分析有意义的HRV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以p<0.05为显著性水平,p<0.01为非常显著水平。3.3 研究路线图

安静状态,变异性,时域,心肺功能


4.2 安静状态下中老年人心率变异性及心肺功能特征4.2.1 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性特征统计结果见表8、表9及图2。安静状态下,锻炼组频域指标HFnorm显著高于不锻炼组(p=0.011),锻炼组时域指标SDNN、RMSSD、频域指标TF、LFnorm高于不锻炼组,LF/HF值小于不锻炼组,两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180,p=0.646,p=0.323,p=0.507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0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宗仁;陈锐;佟光明;韩菲;徐媛;施敏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J];江苏医药;2013年07期

2 万宗仁;陈炜;徐靖;;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6年04期

3 张剑萍;;绝经后妇女短期使用经皮雌二醇治疗对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影响[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6年03期

4 徐斌,孙新奇,张方,姜晓峰;抗G服加压体验过程中心自主神经调节的特征[J];空军医高专学报;1995年01期

5 何扬举;有氧锻炼对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影响: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6 张立藩;有氧锻炼对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影响——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J];高原医学杂志;1998年03期

7 粱群,陈海冰,何卫平,章璐明,王瑞敏,杨玲;高血压心率变异分析[J];安徽医学;1998年01期

8 窦桂忠,田文清,戴淑美,付瑞华,李淑娟,李积昌;抗高血压药物对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J];心脏杂志;2002年04期

9 李春坚,张馥敏,马文珠,陈明龙,邹建刚,单其俊,曹克将,黄峻;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动态变化[J];江苏医药;2001年10期

10 马文林,邓南伟,,戚秀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赵敬国;曹丽凤;刘俞宏;;瑜伽完全呼吸对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何敬华;黄文英;李涛;张晓蓉;;军队耐力训练对武警官兵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年

3 黄丽萍;张树龙;许燕平;董颖雪;王莹琦;高连君;李世军;林治湖;杨延宗;;肺静脉隔离对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4 孙蕾;王胜鹏;于晓江;臧伟进;;腺苷对缺血心肌自主神经调节及舒血管钙调控机制探讨[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文峰;基于HRV分析的阵发性房颤突发与维持的自主神经调节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江婉婷;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9年

2 李承蒙;冠心病患者在心脏康复不同时期的血管机能及心脏自主神经调节能力的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3年

3 甄玲燕;大气细颗粒物对高血压大鼠心血管系统的急性毒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4 王艳霞;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女大学生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高珊;自主神经调节及血管舒张功能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影响的比较[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99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599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d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