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创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04:55
【摘要】: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加之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健身操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编出特色健身项目对大众身心健康具有积极影响。目前健身项目逐渐增多,但民族特色健身项目较少。将少数民族健身操进行创编,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使全民健身计划得以有效实施,为此民族健身项目的创编成为了全民健身发展的新路径。本研究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大众健身发展的需求、苗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为依据,以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的创编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贵州苗族文化、动作、音乐等要素进行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创编。从苗族文化背景、生活习俗中,提炼出具有苗族特色的舞蹈动作与健美操基本步伐巧妙结合,再依据创编原则、方法等对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进行整体构思,最后编排出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的成套动作,并对成套动作进行推广实践后的信息反馈。得出以下结论:(1)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在苗族动作要素与健美操基本步伐巧妙融合下,结合苗族音乐的伴奏,创编出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成套动作,丰富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创编内容;(2)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创编为苗族文化传承开辟新的路径,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3)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促进民族健身操的创新与发展,加强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为民族健身操创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4)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顺应了全民健身发展的需要,丰富了大众健身理论基础,提升了大众健身的乐趣和积极性;(5)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对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的创编非常必要。并针对当前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的创编提出了以下建议:(1)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的创编应该打破局限性,根据不同阶段,不同人员,不同性质进行创编;(2)创编者应深入挖掘苗族文化,应用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积累的经验知识进行创编,不断学习创编理论相关知识;(3)加大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的宣传度和普及度,借助政府部门与媒体的力量,以政府政策为导向,将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的推广落到实处。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这项新兴的民族体育锻炼项目,感受苗族文化深厚内涵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图文】:

趋势图,健身操,民族,学术


而在民族健身操其他项目的研究上理论研究较为匮乏[9]。2.3 国内研究现状2.3.1 关于民族健身操的相关研究通过在相关期刊论文中以“民族健身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近年来,对民族健身操的学术研究逐渐增多。作者大多从民族健身操的创编和价值研究以及民族健身操的推广,少数民族健身操创编的相关研究和推广等方面进行研究。民族健身操是在新的时期不断发展起来的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民间体育活动,为顺应发展需求,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逐步创编并推出了《民族健身操规定套路》充分展示了各民族的特色。基于此,民族健身操在少数民族省份地区积极的推广,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蓬勃发展起来。

趋势图,健身操,学术,趋势图


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为全民健身提供更多的锻炼项目[14]。这一类研究都是从民族健身操的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阐述,尽管当前有学者对民族健身操进行研究,对某个少数民族的民族健身操进行研究,但针对苗族民族健身操的研究比较缺乏,但这类研究可以为笔者撰写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创编研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2.3.2 关于民族健身操创编的相关研究通过在相关期刊论文中以“民族健身操创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近年来,对民族健身操创编的学术研究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研究仍然较少。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嘉;;分析贵州苗族舞蹈与仪式[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15期

2 郑荣荣;;贵州苗族舞蹈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J];艺术评鉴;2018年15期

3 曾庆芝;;论贵州苗族舞蹈的独特性[J];北方音乐;2016年10期

4 谌舒;侯小锋;;贵州苗族蜡染艺术在当地旅游宣传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11期

5 潘琳;;贵州苗族声乐中本土文化内涵的探析[J];北方音乐;2017年01期

6 章开沅;;重印《近代贵州苗族社会的文化变迁》序言——纪念苗族学者游建西[J];文化遗产研究;2016年02期

7 黄冰漫;;贵州苗族“飞歌”的传承及保护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9期

8 徐浩;王唯惟;;贵州苗族舞蹈研究现状与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3期

9 陈怡君;;论贵州苗族蜡染纹样之图腾崇拜[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07期

10 杨通儒;;明清两代贵州苗族的物质生活及其变化[J];贵州文史丛刊;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雷广正;;贵州苗族屠牛砍马祭祀祖先习俗研究[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龙国辉;吴国才;;贵州苗族经济发展浅析[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徐晓光;吴大华;;水火人的和谐——贵州苗族水火利用与灾害预防习惯规范调查[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4 何媛;;贵州苗族刺绣和蜡染图案的文化内涵及传承——以贵州苗族背孩带为例[A];中国民族文博(第五辑)[C];2013年

5 苏霈;袁涛;;浅析蜡染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6 许桂香;;贵州苗族节日饮食文化及其对食品产业的带动作用[A];《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C];2013年

7 贺琛;;贵州苗族蜡染工艺[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左晖;柳孟利;;贵州苗族传统体育项目“滚山珠”的保护传承研究[A];体育文化遗产论文集[C];2014年

9 何顺志;叶玉珊;;贵州苗族药材(部分)的基源订正[A];2003全国苗医药学术研讨会特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洋邋李屹;贵州苗族老银匠受聘清华美院[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孙华;亲历贵州苗族牯脏节[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杜国景;史著、读本与贵州苗族文学指南[N];贵州日报;2019年

4 孙远桃 本报记者 杜再江;一个外乡学者眼中的贵州苗族习惯法[N];贵州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应华;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贵兰;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创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9年

2 苗翠华;贵州苗族鱼纹在现代陶瓷设计中的运用探索[D];贵州民族大学;2019年

3 魏语含;贵州苗族蜡染艺术在儿童绘本中的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4 龙泓燕;翻译行为理论视角下贵州苗族节日宣传汉译英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8年

5 青娴娴;贵州苗族节日视频的网络传播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7年

6 龙志国;论贵州苗族题材油画创作的艺术魅力[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7 宁娟娟;贵州苗族蜡染艺术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8 卓千晓;贵州苗族蜡染在装饰织物中的创新性运用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马超;贵州苗族饮食民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张妤;贵州苗族仪式道德教育功能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97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697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3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