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府建设体育强市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1 08:11
“十一五”时期,广东省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深圳市作为经济特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体育强市的建设也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国内外体育强市建设现状分析,从政府层面进行研究,从政府职能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入手,参考亚特兰大、汉城、北京、上海等体育强市的建设经验,结合深圳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本文中对于深圳市体育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包括加大对体育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大力促进竞技体育与体育科技事业的发展,大力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大力弘扬和宣传体育文化,加速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并从中发现了深圳市建设体育强市还存在以下问题:政府对体育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偏少、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制约了体育人才的培养、体育产业发展较慢没有形成竞争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结合程度不高制约了体育水平的全面提升等方面的也问题,同时进行了问题的原因分析,其原因表现在: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定位不够明确、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制约了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地方体育法制建设薄弱导致体育事业发展无法制保障、专业运动员就业难制约了后续体育人才的培养选拔等发面的原因。对于促进深圳市政府建设体育强市,本...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008年至2012年深圳市政府文化体育支出概况图片的数据来源:http://www.sztj.gov.cn/(深圳市统计局网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体育政策的演进[J]. 龚正伟,肖焕禹,盖洋.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4(01)
[2]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群众体育发展战略[J]. 于军. 山东社会科学. 2013(12)
[3]现代化进程中上海建设体育强市的困境与策略[J]. 殷勤.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3(06)
[4]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政府职能[J]. 辜德宏,吴贻刚,王金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10)
[5]“体育强市”视域下上海市公共体育服务研究[J]. 王梦阳,梁晓龙,张林.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3(04)
[6]日、美社区体育建设与管理的探究与启示[J]. 刘同众,戴宏贵.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3(04)
[7]体育赛事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关系研究[J]. 张鲲,石娟,王栋. 安徽体育科技. 2012(05)
[8]江苏省建设体育强省的内涵及实施措施研究[J]. 张玉超,马金凤.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2(05)
[9]广东省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再就业现状研究[J]. 陈燕春,马少辉. 科技信息. 2012(22)
[10]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审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J]. 周爱光. 体育科学. 2012(05)
硕士论文
[1]建设体育强国的历史审视[D]. 于纯浩.吉林大学 2011
[2]北京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发展对策研究[D]. 李海龙.北京体育大学 2010
[3]宁波市创建体育强市的竞争优势研究[D]. 杜雪松.宁波大学 2009
[4]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张永龙.福建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57198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008年至2012年深圳市政府文化体育支出概况图片的数据来源:http://www.sztj.gov.cn/(深圳市统计局网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体育政策的演进[J]. 龚正伟,肖焕禹,盖洋.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4(01)
[2]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群众体育发展战略[J]. 于军. 山东社会科学. 2013(12)
[3]现代化进程中上海建设体育强市的困境与策略[J]. 殷勤.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3(06)
[4]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政府职能[J]. 辜德宏,吴贻刚,王金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10)
[5]“体育强市”视域下上海市公共体育服务研究[J]. 王梦阳,梁晓龙,张林.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3(04)
[6]日、美社区体育建设与管理的探究与启示[J]. 刘同众,戴宏贵.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3(04)
[7]体育赛事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关系研究[J]. 张鲲,石娟,王栋. 安徽体育科技. 2012(05)
[8]江苏省建设体育强省的内涵及实施措施研究[J]. 张玉超,马金凤.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2(05)
[9]广东省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再就业现状研究[J]. 陈燕春,马少辉. 科技信息. 2012(22)
[10]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审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J]. 周爱光. 体育科学. 2012(05)
硕士论文
[1]建设体育强国的历史审视[D]. 于纯浩.吉林大学 2011
[2]北京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发展对策研究[D]. 李海龙.北京体育大学 2010
[3]宁波市创建体育强市的竞争优势研究[D]. 杜雪松.宁波大学 2009
[4]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张永龙.福建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57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057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