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目标管理下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培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7 09:27
  为更好的协助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运动人才的培养,通过目标管理理论的视角,对当前我国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的培养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认为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培养问题主要在于:运动员能力的短缺,异常心理状态的出现,社会支持的匮乏,团队氛围的混乱。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对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培养的有效路径包括:加强人员参与性,提高自我效能感;设置短期目标,排解异常心理;落实关心个人,和谐团队氛围;社会支持辅助,建立正确自我概念,旨在为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的培养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辽宁体育科技. 2020,42(04)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目标管理下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培养的研究


心理坚韧性三阶模型框架

模型图,坚韧性,运作机制,心理


台湾学者黄崇儒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概括了心理坚韧性的含义,即个体不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下,有着沉着冷静、判断分析、朝自己最好状态的方向进步的能力,并且构建了心理坚韧性运作机制模型(如图2)。该模型从社会、组织和个人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影响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外在诱因、团队风气、自身内在成就、运动表现和个人特质。其中运动情境的因素是影响状态心理坚韧性的前提,它是影响心理坚韧性是否展现的直接因素。因为一旦知觉遭受到来自外界的挑战,坚韧性会开始运作,从而影响到后续的表现;如果知觉没有遭受到挑战,则会跳过坚韧性的运作机制。当前的理论框架还只在初步构建中,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1.2 目标管理理论概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激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影响: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 刘训.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9(03)
[2]运动心理韧性概念及其测评研究分析[J]. 杨勇涛,刘超男.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05)
[3]压力知觉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张彤彤,支二林.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01)
[4]目标管理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 李东鹏.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12)
[5]运动员倦怠的概念、理论模型及研究展望[J]. 叶绿,王斌,马红宇,吴敏,董良山.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01)
[6]目标管理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高玮玮.  中国成人教育. 2015(10)
[7]体育运动中心理坚韧性:构念、测量与展望[J]. 谷松,王长生,谷长江,张帆,王钧.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04)
[8]目标管理视阈下的教师管理研究[J]. 甘宜涛,常国良.  成人教育. 2015(02)
[9]我国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 娄虎,刘萍,金淑娇.  体育科学. 2014(08)
[10]心理坚韧性对运动员倦怠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 王斌,叶绿,吴敏,冯甜,彭秀.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4(08)



本文编号:3287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287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e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