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普通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9 02:12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化平台支撑下,将体育社团、高水平运动队、课外体育锻炼等传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课程结构,将在校学生体育参与全程纳入到可控的范围之内,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协同管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体育课程满意度提升;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引导各类体育活动有序开展,营造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文章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6(08)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普通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课内外一体化课程组织管理流程

界面图,平台,界面,社团


为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改善课内外严重脱节的局面,实现对日趋多元化的学校体育活动进行管理,2016年9月,该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分阶段开始实施.首先取消大一体育基础课,普及一、二年级选项课教学.鉴于学校男生偏多,足球运动氛围较好,体育教研室与团委协商决定选择足球社团作为试点推行专项教师指导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制度,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试行.通过制定社团活动开展计划、简化活动举办流程以及完善社团经费保障机制等措施,足球社先后举办了社团开放日、社内三人制足球赛以及承担校运会足球比赛竞赛组织等工作,各类活动均按计划开展.经过一学年的实验收到良好效果,彻底盘活了足球社,学生对体育教师指导社团开展活动模式满意度非常高.2018年3月,团委将现有的篮球、乒乓球、跆拳道、武术等9个体育类社团转交体育教研室管理,并指定专门老师对接社团进行业务指导,将高水平运动队纳入体育社团,着手实施会员分级管理.至此,各类体育社团活动、竞赛迅速开展起来,参加社团活动人数迅速增加,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极大活跃了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同时,通过学校重大成果培育项目基于信息化平台支撑“三位一体”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立项,在智慧校园硬件支持基础上,由学校信息部门和体育教研室联合开发设计智慧运动管理平台(见图3),软件开发于2018年上半年业已完成.在总结前期各项试验经验基础上,2018年9月该校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3.2 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 张军骑,张兆龙.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2]学分制下高校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研究[J]. 张建宇.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01)
[3]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 李涛,张海信.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4]普通高校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 张宇峰,张伟东,唐振宇,李庆利.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3(04)
[5]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试探[J]. 张勤.  体育文化导刊. 2013(01)
[6]普通高校体育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探讨[J]. 崔伟.  山东体育科技. 2012(06)
[7]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研究——以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为例[J]. 李欣悦.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8]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症结与对策研究[J]. 郑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08)



本文编号:3504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504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e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