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我国轻量级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挺举技术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9 18:13
  研究目的:对我国男子轻量级运动员的挺举技术参数进行现场采集并通过大样本量的统计学研究,试图建立我国男子轻量级举重运动员挺举技术的综合评价模式。分析优秀运动员的挺举技术各环节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差异,找到提高挺举成绩的最佳突破口,对我国男子轻量级举重运动员挺举技术进行全面性、延续性的把握,为运动员后期训练和新生力量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为教练员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研究方法:以2019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2019年亚洲举重锦标赛暨2020年东京奥运会资格赛、2019世界举重锦标赛中我国轻量级47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定点定焦摄像测量法、SIMI三维运动解析法获得96人次箭步式挺举成功试举技术的运动参数,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帕累托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法处理挺举指标数据,建立挺举技术相关指标模型,并对部分优秀运动员进行技术综合评定和分析。研究结果:1.依据对举重项目的相关研究,初选出挺举技术的运动学指标78个;采用灰色关联和帕累托分析方法对挺举技术的运动学指标进行权重筛选,获得55个相关度较大指标。其中包括提铃至胸阶段运动学指标28个,上挺发力阶段运动学指标27个;最后运用因子分析方...

【文章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9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步骤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举重量级调整的变化情况和重量级别的划分
        2.1.1 举重参赛级别的变化研究
        2.1.2 举重重量级别划分研究
    2.2 挺举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2.2.1 挺举技术的运动学指标研究
        2.2.2 挺举技术的结构研究
            2.2.2.1 提铃至胸阶段技术结构
            2.2.2.2 上挺发力阶段技术结构
        2.2.3 小结
    2.3 举重运动员技术评价体系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测量法
        3.2.3 运动解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男子挺举技术结构及特征指标
        4.1.1 提铃至胸技术阶段特征指标
        4.1.2 上挺发力技术阶段特征指标
    4.2 男子挺举技术运动学评价指标体系
        4.2.1 挺举技术指标的筛选与确定方法
        4.2.2 杠铃高度指标的同质性处理
    4.3 男子挺举技术指标筛选
        4.3.1 挺举技术指标初选
        4.3.2 挺举技术运动学评价指标筛选
    4.4 男子挺举动作各阶段指标的因子分析
        4.4.1 挺举提铃至胸阶段技术指标的因子分析
        4.4.2 挺举上挺发力阶段技术指标的因子分析
    4.5 我国轻量级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挺举技术指标及层次模型
        4.5.1 提铃至胸阶段技术指标及层次模型
        4.5.2 上挺发力阶段技术指标及层次模型
    4.6 我国轻量级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挺举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6.1 挺举提铃至胸技术阶段指标评分表
        4.6.2 挺举上挺发力技术阶段指标评分表
    4.7 我国轻量级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挺举技术评价案例研究
        4.7.1 我国轻量级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提铃至胸阶段技术评价分析
            4.7.1.1 谌利军挺举提铃至胸阶段细节技术得分分析
            4.7.1.2 唐健挺举提铃至胸阶段细节技术得分分析
        4.7.2 我国轻量级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上挺发力阶段技术评价分析
            4.7.2.1 谌利军挺举上挺发力阶段细节技术得分分析
            4.7.2.2 唐健挺举上挺发力阶段细节技术得分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奥运会举重量级调整的合理性分析 [J]. 曾博谦,余先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2]我国小级别(56~77kg级)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速度指标分析 [J]. 刘功聚,毕志远,胡挺.  浙江体育科学. 2015(05)
[3]举重半蹲挺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 [J]. 王雷,杨世勇,陈锐.  山东体育科技. 2015(02)
[4]龙清泉举重上挺技术运动学分析 [J]. 陈锐,杨世勇,王雷.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4(05)
[5]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J]. 丁顺.  科技视界. 2014(11)
[6]挺举中上挺预蹲制动技术原理的研究 [J]. 邢淑文.  辽宁体育科技. 2013(01)
[7]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J]. 金宗强,葛春林.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10)
[8]浅谈少年挺举箭步式上挺失败原因分析与对策 [J]. 覃振桃.  体育科技. 2008(04)
[9]挺举技术分析中的主要特征点数据指标 [J]. 刘北湘.  体育学刊. 2008(06)
[10]论举重上挺动作技术中的关键动作——预蹲制动 [J]. 孟宪娟.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8(03)

博士论文
[1]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技术的运动学评价与诊断研究[D]. 王立冬.北京体育大学. 2018
[2]综合评价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及方法研究[D]. 彭张林.合肥工业大学. 2015
[3]中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与诊断体系的研究[D]. 王举涛.山西大学. 2012
[4]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评价和诊断体系的研究与建立[D]. 董晋.山西大学. 2010
[5]我国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的研究[D]. 袁运平.北京体育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中国男子举重69公斤级重点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D]. 刘金.浙江师范大学. 2017
[2]2015年全国举重锦标赛女子举重运动员上挺技术分析[D]. 曾佳.北京体育大学. 2016
[3]山西省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挺举动作技术的肌电测试研究[D]. 郝杰鹏.中北大学. 2015
[4]2012年伦敦奥运举重运动项目上挺动作失败归因与对策研究[D]. 周映采.北京体育大学. 2014
[5]75KG级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上挺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D]. 李琳.山东体育学院. 2012
[6]举重运动员中级选材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赵全勇.河北师范大学. 2010
[7]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动作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D]. 任景萍.北京体育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44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544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3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