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模式水浴疗法对大学生功率自行车运动后疲劳恢复的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4 06:34
目的:探究冷水浴、热水浴、冷热水交替浴、被动恢复四种不同模式缓解大学生功率自行车运动后疲劳的有效性及差异性,旨在为运动后选择合适的疲劳恢复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符合实验条件的首都体育学院非体育专项男性大学生60名,随机分为四组,冷水浴组、热水浴组、冷热水交替浴组和被动恢复组,每组15人。受试者均进行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至力竭,随即分别采取冷水浴(15℃,14min)、热水浴(38℃,14min)、冷热水交替浴(38℃,1min+15℃,1min,循环7次)、被动恢复(静坐休息14min)四种不同恢复方式,在运动前、运动后和恢复后即刻进行运动性疲劳指标测定。测试指标包括:反映疲劳程度的指标心率、主观疲劳度,表征疲劳恢复过程生理生化指标血氧饱和度、血流灌注指数、血乳酸,表征骨骼肌功能指标肌肉酸痛度、积分肌电(iEMG)和平均功率频率(MPF)、表征中枢反应的认知功能指标事件相关电位P2潜伏期和波幅、行为学数据反应时和正确率。采用Spss20.0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运动前、运动后和恢复后三个阶段疲劳程度指标表现为,运动前各组心率和主观感觉疲劳度均处于相同的安静水平,运...
【文章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实验流程图
12Cz点位于双耳乳头连线和鼻根与枕外粗隆连线交点处。戴好电极帽后用平口注射器把导电膏注入电极,将电阻降至5KΩ以下,随后开始观察脑电信号是否平稳正常。采用E-prime软件呈现2-back任务,2-back是与记忆相关的认知任务,参考陈爱国的2-back实验范式。如图2所示实验中有五个英文字母“BDLYP”单个字母呈现在屏幕中央时间500ms,间隔1200ms~1500ms,要求受试者进行按键反应,若呈现的字母与前面倒数第二个呈现的相同按F键,不同按J键,正式测试分两段,每段30次,在正式测试之前需进行练习[74]。受试者在进行2-back任务时记录按键反应时和正确率,以及脑电波形变化。测试在运动前、运动结束测试完上述指标后即刻、恢复测试完上述指标后即刻进行。整个实验结束后清洗头发。采用Curry7软件对原始脑电数据分析处理,P2一般出现在头前部与中央头皮区域,故分析额区(Fz、F3、F4)、中央区(Cz、C3、C4)、顶区(Pz、P3、P4)点P2波幅、潜伏期,分析处理步骤如下:图22-back实验流程(1)重参考打开原始数据,展开ChannelGroups/Rereferencing选项,下拉CAR,按住Ctrl键,鼠标左键单击M1和M2,选择M1,M2作为参考电极。(2)滤波点开FilterParameters选项,在滤波类型下选择UserDefined(Auto),自动去除噪音干扰。(3)基线校正及去除直流漂移展开Baseline/Badblokes选项,在Type类型中选择Constant,可以对脑电波形进行基线校正和去除直流漂移,即波形的基线和标签对应的“X轴”重合。(4)剔除眼电去除眼电对脑电的影响。展开ArtifactReduction选项,选择1,在detection下的Method中选择Threshold,在脑电信号中找到VEOG导联,找到一处明显
15图3不同恢复方式下主观疲劳程度变化趋势图由表3可知,运动前各组之间主观感觉疲劳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运动前基线状态各组自觉疲劳程度处于相同的放松状态,运动后各组之间主观感觉疲劳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运动后各组主观疲劳程度达到了相同的力竭程度,各组间运动负荷对主观疲劳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力竭运动负荷保持一致。说明本实验采用的功率自行车运动负荷较为稳定保证实验效果。运用不同恢复方式干预后,冷水浴和冷热水交替浴组的主观感觉疲劳度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被动恢复组(P<0.05),表明冷水浴和冷热水交替浴对主观疲劳程度的恢复明显好于被动恢复。冷水浴组和冷热水交替浴组间,热水浴组和其他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1.2心率对各组不同运动阶段心率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结果显示运动前冷热水交替浴组,运动后冷水浴组和热水浴组不符合正态分布,其他运动阶段各组心率均符合正态分布。因此组内冷水浴组、热水浴组和冷热水交替浴组均采用非参数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法分析,被动恢复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运动前冷热水交替浴组和各组,运动后冷水浴和热水浴与各组均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H(K)秩和检验法分析,其他运动阶段各组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差齐次性检验结果显示符合方差齐性,故两两比较时用LSD(L)法计算P值。3.1.2.1组内运动前后心率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耳穴贴压疗法对运动性疲劳大学生血糖及血清睾酮的影响[J]. 胡露楠,郑芳萍,沈重庆,王荣宗,童伯瑛,游世晶.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8)
[2]支付方式对产品偏好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 宋之杰,张丽平,王丹丹,李天娇,石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9(03)
[3]不同水浴方式对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自行车运动后恢复效果的影响[J]. 殷越,吴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9(01)
[4]乳腺癌患者化疗对注意功能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 吕金燕,熊璨,王金梅,周晓娜,郑亚,王若雨,周世昱. 医学与哲学(B). 2018(12)
[5]针灸缓解肌肉疲劳的肌电分析[J]. 朱昭苇,许东,项燕,丁立.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18(03)
[6]冷水浴缓解运动性疲劳的效果差异性探析[J]. 殷越,吴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8(03)
[7]运动疲劳对表面肌电影响的元分析[J]. 马文凯,赵国华,程超. 浙江体育科学. 2018(01)
[8]表面肌电在体育与医学的应用综述[J]. 聂开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36)
[9]运动性疲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曹庆雷,罗明刚. 四川体育科学. 2017(05)
[10]剧烈运动导致人体肌肉酸痛的原因究竟是什么[J]. 徐秋梦,罗怡,李德红. 中学生物教学. 2017(19)
博士论文
[1]骨骼肌运动和冰敷后血流灌注及水分子扩散的功能MRI研究[D]. 李锋.华中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急性运动疲劳后音乐对执行控制能力影响的ERP研究[D]. 雷洁琼.首都体育学院 2018
[2]不同冷疗方式对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肌肉微损伤时序性恢复的影响[D]. 瞿超艺.上海体育学院 2017
[3]泡沫轴恢复训练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研究[D]. 李绍淳.吉林体育学院 2017
[4]冷疗对不同项目类型运动员运动疲劳恢复效果的对比研究[D]. 王润极.首都体育学院 2017
[5]Wingate实验中无氧功率与肌电相关性研究[D]. 郭娇龙.西安体育学院 2016
[6]不同温度的水疗对高水平拳击运动员运动训练恢复的影响[D]. 温军锋.北京体育大学 2016
[7]高温高湿环境下自行车运动后碳酸水冷疗对运动性疲劳恢复影响的研究[D]. 左科泽.首都体育学院 2016
[8]不同强度运动性疲劳对男大学生听觉诱发电位P50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D]. 朱斌.山东师范大学 2015
[9]生物反馈技术在运动性疲劳监控中的应用研究[D]. 迟淑勋.赣南师范学院 2014
[10]不同时间和负荷运动后大鼠纹状体5-HT及TPH含量的变化[D]. 罗贯军.成都体育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549990
【文章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实验流程图
12Cz点位于双耳乳头连线和鼻根与枕外粗隆连线交点处。戴好电极帽后用平口注射器把导电膏注入电极,将电阻降至5KΩ以下,随后开始观察脑电信号是否平稳正常。采用E-prime软件呈现2-back任务,2-back是与记忆相关的认知任务,参考陈爱国的2-back实验范式。如图2所示实验中有五个英文字母“BDLYP”单个字母呈现在屏幕中央时间500ms,间隔1200ms~1500ms,要求受试者进行按键反应,若呈现的字母与前面倒数第二个呈现的相同按F键,不同按J键,正式测试分两段,每段30次,在正式测试之前需进行练习[74]。受试者在进行2-back任务时记录按键反应时和正确率,以及脑电波形变化。测试在运动前、运动结束测试完上述指标后即刻、恢复测试完上述指标后即刻进行。整个实验结束后清洗头发。采用Curry7软件对原始脑电数据分析处理,P2一般出现在头前部与中央头皮区域,故分析额区(Fz、F3、F4)、中央区(Cz、C3、C4)、顶区(Pz、P3、P4)点P2波幅、潜伏期,分析处理步骤如下:图22-back实验流程(1)重参考打开原始数据,展开ChannelGroups/Rereferencing选项,下拉CAR,按住Ctrl键,鼠标左键单击M1和M2,选择M1,M2作为参考电极。(2)滤波点开FilterParameters选项,在滤波类型下选择UserDefined(Auto),自动去除噪音干扰。(3)基线校正及去除直流漂移展开Baseline/Badblokes选项,在Type类型中选择Constant,可以对脑电波形进行基线校正和去除直流漂移,即波形的基线和标签对应的“X轴”重合。(4)剔除眼电去除眼电对脑电的影响。展开ArtifactReduction选项,选择1,在detection下的Method中选择Threshold,在脑电信号中找到VEOG导联,找到一处明显
15图3不同恢复方式下主观疲劳程度变化趋势图由表3可知,运动前各组之间主观感觉疲劳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运动前基线状态各组自觉疲劳程度处于相同的放松状态,运动后各组之间主观感觉疲劳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运动后各组主观疲劳程度达到了相同的力竭程度,各组间运动负荷对主观疲劳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力竭运动负荷保持一致。说明本实验采用的功率自行车运动负荷较为稳定保证实验效果。运用不同恢复方式干预后,冷水浴和冷热水交替浴组的主观感觉疲劳度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被动恢复组(P<0.05),表明冷水浴和冷热水交替浴对主观疲劳程度的恢复明显好于被动恢复。冷水浴组和冷热水交替浴组间,热水浴组和其他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1.2心率对各组不同运动阶段心率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结果显示运动前冷热水交替浴组,运动后冷水浴组和热水浴组不符合正态分布,其他运动阶段各组心率均符合正态分布。因此组内冷水浴组、热水浴组和冷热水交替浴组均采用非参数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法分析,被动恢复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运动前冷热水交替浴组和各组,运动后冷水浴和热水浴与各组均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H(K)秩和检验法分析,其他运动阶段各组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差齐次性检验结果显示符合方差齐性,故两两比较时用LSD(L)法计算P值。3.1.2.1组内运动前后心率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耳穴贴压疗法对运动性疲劳大学生血糖及血清睾酮的影响[J]. 胡露楠,郑芳萍,沈重庆,王荣宗,童伯瑛,游世晶.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8)
[2]支付方式对产品偏好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 宋之杰,张丽平,王丹丹,李天娇,石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9(03)
[3]不同水浴方式对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自行车运动后恢复效果的影响[J]. 殷越,吴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9(01)
[4]乳腺癌患者化疗对注意功能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 吕金燕,熊璨,王金梅,周晓娜,郑亚,王若雨,周世昱. 医学与哲学(B). 2018(12)
[5]针灸缓解肌肉疲劳的肌电分析[J]. 朱昭苇,许东,项燕,丁立.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18(03)
[6]冷水浴缓解运动性疲劳的效果差异性探析[J]. 殷越,吴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8(03)
[7]运动疲劳对表面肌电影响的元分析[J]. 马文凯,赵国华,程超. 浙江体育科学. 2018(01)
[8]表面肌电在体育与医学的应用综述[J]. 聂开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36)
[9]运动性疲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曹庆雷,罗明刚. 四川体育科学. 2017(05)
[10]剧烈运动导致人体肌肉酸痛的原因究竟是什么[J]. 徐秋梦,罗怡,李德红. 中学生物教学. 2017(19)
博士论文
[1]骨骼肌运动和冰敷后血流灌注及水分子扩散的功能MRI研究[D]. 李锋.华中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急性运动疲劳后音乐对执行控制能力影响的ERP研究[D]. 雷洁琼.首都体育学院 2018
[2]不同冷疗方式对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肌肉微损伤时序性恢复的影响[D]. 瞿超艺.上海体育学院 2017
[3]泡沫轴恢复训练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研究[D]. 李绍淳.吉林体育学院 2017
[4]冷疗对不同项目类型运动员运动疲劳恢复效果的对比研究[D]. 王润极.首都体育学院 2017
[5]Wingate实验中无氧功率与肌电相关性研究[D]. 郭娇龙.西安体育学院 2016
[6]不同温度的水疗对高水平拳击运动员运动训练恢复的影响[D]. 温军锋.北京体育大学 2016
[7]高温高湿环境下自行车运动后碳酸水冷疗对运动性疲劳恢复影响的研究[D]. 左科泽.首都体育学院 2016
[8]不同强度运动性疲劳对男大学生听觉诱发电位P50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D]. 朱斌.山东师范大学 2015
[9]生物反馈技术在运动性疲劳监控中的应用研究[D]. 迟淑勋.赣南师范学院 2014
[10]不同时间和负荷运动后大鼠纹状体5-HT及TPH含量的变化[D]. 罗贯军.成都体育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549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549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