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安徽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选材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09:24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选材现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安徽省 青少年 跳远运动员 选材


【摘要】:现代竞技体育匕速发展,各国的训练水平逐渐接近,想要在世界比赛上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个人优秀的先天条件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就使得运动员科学选材成为了制约竞技运动水平发展的重要方面。田径是奥运金牌数目最多的项目,我国的田径水平近年来有着可喜的发展,尤其是跳远项目近些年屡次在大型赛事上斩获佳绩。想要使跳远项目达到更高的水平,不仅要加强运动员科学训练,更应从选材方面开始重视,运用更加科学、系统的手段挑选出起点更高的运动员,配合科学的训练,才能获得更高的竞技水平。安徽省一直大力发展田径运动,尤其男子跳远项目上曾出现过庞岩、马明贵、等一批优秀的跳远运动员。近年来,也出现过陈亚玲这样的国内一流女子跳远运动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这4种研究方法,以安徽省体工队及在安徽省内发展跳远项目较好的合肥市、芜湖市、安庆市、蚌埠市、马鞍山市、阜阳市等6个地级市体校的跳远教练员、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安徽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选材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得出:1.安徽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选材生源情况并不理想,有85%的教练认为生源情况一般或不理想;75%的生源来自普通中小学,无法保证日常的训练时间;选材途径主要依靠中小学推荐及从比赛中选取,教练员缺少主动选材。2.选材测试设备比较缺乏,教练员往往通过观察及经验分析进行选材;田径选材没有设置专项经费,95%的教练认为用于选材的经费不足,需要自筹经费。3.在各类指标选用中,教练员参考最多的是素质类及形态类,其中素质类所有指标选用率均超过50%,被广泛认可采纳;’体工队运用选材指标情况相对较完善,业余体校指标选用情况较差,有25%的教练不参考指标。4.安徽省体工队的教练员在选材的过程中比地市业余体校教练员更加注重运动员的心理、智能因素的考虑,仅25.5%的教练考察运动员运动智力水平,其中体工队教练全部考察此项指标。5.教练员选材专业知识交流学习机会较少,仅20%的教练员接受过选材知识专项培训。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1.针对教练员应加强运动选材方面的知识培训,使之学习到运动选材完整体系,形成良好的选材模式,在模式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经验,运用科学的综合的方法来进行运动员选拔。2.建议成立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对选材方面知识交流的网络平台,由训练中心管理,方便教练员对选材有更好的学习和经验的交流讨论;定期举行集中讲座,组织教练员、运动员参加讨论。3.在运动员选材的研究及工作中能够正确处理科学选材和教练员经验选材的关系,将测试数据与教练员训练经验相互结合,并认识到选材是选育结合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安徽省 青少年 跳远运动员 选材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23.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前言11-12
  • 1.1 选题依据11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12
  • 2 文献综述12-18
  • 2.1 国内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选材研究现状12-14
  • 2.2 国外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选材研究现状14
  • 2.3 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定义14-15
  • 2.4 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定义15
  • 2.5 运动选材方法学15-17
  • 2.5.1 运动选材方法学定义15-16
  • 2.5.2 青少年运动选材的步骤与内容16-17
  • 2.6 运动员选材的层次和阶段的划分17
  • 2.7 本文研究对象层次和阶段的界定17-18
  • 2.8 跳远项目的竞技能力构成18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8-22
  • 3.1 研究对象18-19
  • 3.2 研究方法19-22
  • 3.2.1 文献资料法19
  • 3.2.2 问卷调查法19-21
  • 3.2.3 访谈法21
  • 3.2.4 数理统计法21-22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2-46
  • 4.1 安徽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生源情况、选材途径调查分析22-24
  • 4.1.1 安徽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生源情况调查22-23
  • 4.1.2 安徽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选材途径调查23-24
  • 4.2 安徽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选材测试设备应用情况、经费现状24-26
  • 4.2.1 安徽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选材测试设备应用情况24-25
  • 4.2.2 安徽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选材经费调查情况25-26
  • 4.3 安徽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选材指标选用情况26-33
  • 4.3.1 形态类指标27-28
  • 4.3.2 机能类指标28-29
  • 4.3.3 心理类指标29
  • 4.3.4 智力类指标29-30
  • 4.3.5 素质类指标30-32
  • 4.3.6 技能指标32
  • 4.3.7 专项指标32-33
  • 4.3.8 无指标情况33
  • 4.4 安徽省青少年跳远教练员执行选材标准现状33-34
  • 4.5 安徽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选材人员基本情况34-36
  • 4.5.1 教练员的年龄层和执教年限34-35
  • 4.5.2 教练员接受培训情况35
  • 4.5.3 教练员学术交流情况35-36
  • 4.5.4 选材技术难题解决方式36
  • 4.6 安徽省青少年跳远项目发展现状36-43
  • 4.7 安徽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选材存在问题分析43-46
  • 4.7.1 生源质量一般,选材途径较为被动43-44
  • 4.7.2 测试指标选用不多44
  • 4.7.3 教练员缺少运动选材学习与交流的机会44-45
  • 4.7.4 人力、经费和设备的不足45-46
  • 5 结论与建议46-47
  • 5.1 结论46
  • 5.2 建议46-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50-55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广林,戴勇;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助跑节奏训练的有效方法[J];山东体育科技;2000年01期

2 李冰;跳远运动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机制与治疗[J];田径;2001年02期

3 王振绘 ,杨学军;跳远运动员焦虑情绪的调控[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2年03期

4 姚伟丽;熊健;;关于跳远运动员常见的损伤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2年02期

5 阎现菊;跳远运动员如何避免损伤[J];田径;2003年10期

6 韩江华,周东;影响中外优秀跳远运动员成绩的因素[J];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7 刘俭;;跳远运动员的模式训练及控制——湖北跳远运动员刘志文例案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5期

8 杜香当;张振;;中、外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有关技术特征的对比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9 宋永东;杨静;王孝领;;跳远运动员要重视灵敏协调能力的练习[J];田径;2007年03期

10 马明贵;;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训练安排特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晋;邓京捷;;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的运动学分析[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李建臣;赵华思;;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运动学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3 贾炳涛;许滨;王亚林;;影响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因素的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章碧玉;张伟;;我国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模型[A];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4年

5 罗跃兵;李子伦;;略论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方法学问题[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苏乔;周继和;;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达艳玲跳远动作技术的运动学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7 袁林;;跳远运动员专项体能结构与训练内容的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四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董琦;许滨;;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阶段技术特征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季盼军;;优秀跳远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特征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余长青;李潜艇;;跳远运动员苏雄锋的模式训练及控制[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靳强;跳远运动员技术训练的运动学监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2 冯树勇;中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方方;对广西优秀少年跳远运动员认知心理结构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星;安徽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选材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3 余修;对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4 靳磊;唐山市市区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汉奇;对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实施核心力量训练效果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6 白跃玲;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过程中的运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7 王海彬;上海市三线跳远运动员素质类选材指标特征与评价标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申俊奇;辽宁省优秀少年女子甲组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沈阳体育学院;2011年

9 陈侃;新疆优秀跳远运动员艾买提江个案分析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10 虞轶群;上海市青少年跳远运动员业余训练现况的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03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03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1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