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生命意义感发展特点及与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生命意义感发展特点及与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的关系
【摘要】: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MLQ)中文修订版考察初、高中生生命意义感发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发现:①生命意义感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初中阶段男女学生报告的寻求意义感和拥有意义感均较为一致,高中阶段男女学生报告的寻找意义感均迅速上升,拥有意义感均迅速下降,寻求意义感和拥有意义感随年级上升呈"剪刀差"趋势;②中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其拥有意义感与学习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寻求意义感与学习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③寻求意义感和拥有意义感均通过学习动机正向显著间接预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拥有意义感对学习成绩的正向总效应显著.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中学生 生命意义感 学习动机 学习成绩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青年基金资助项目(EBA120332)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大项目(104530-20400104/4)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而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意义感[1-2].生命意义感(Meaning in life),也叫人生意义感,是指个体领会、理解、或看到他们生活意义的程度,并伴随他们觉察到自己生命或人生目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成毅;李英;;弗兰克尔意义疗法对生命意义教育的启示[J];教育导刊;2012年02期
2 张美云;;近年来我国大陆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4期
3 张华;;教师角色的迷失与澄明[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金玲玲;李芳;刘芳;李义庭;;医学生生命意义感及其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彭霞;王鑫强;郭成;;重庆某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9期
6 王志华;李建伟;;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的探究[J];教育学报;2009年04期
7 程明明;樊富珉;;生命意义心理学理论取向与测量[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4期
8 李虹;;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压力和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9 梅萍;;论马克思的生命意义观对生命教育的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周卓;;论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的互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王世广;韩小慧;;对话·倾听·理解:研究生教育阶段师生关系和谐之维[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2期
3 何孔潮;杨晓萍;;课程实践中生命意义的缺失与追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3期
4 苏昊;;在学习中发现生命的意义——论意义治疗理论的应用[J];成功(教育);2009年01期
5 李虹;商磊;聂晶;;《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动力系统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6 章周炎;汪丽华;;生命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包慧敏;王少云;;生命教育危机及实施对策探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张海;胡银华;;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9 陈蕊;;建设“凸显生命”的高职语文教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10 贾振勇;;郭沫若早期叙事中创伤体验的自我感知、体认与展现[J];东岳论丛;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鑫强;张大均;;有指导电影赏析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及其个体差异[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孙红梅;;医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令旗;高健;;励志教育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无聊状态的影响[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黄艺羡;黄庆胜;;意义治疗理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俞佩淋;作为症候的“文革”记忆书写[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玉梅;道德焦虑论[D];中南大学;2010年
4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伟;培育个体生命自觉[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植凤英;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与应对:结构、特征及形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韩玉;德育的关怀:迈向教师的意义世界[D];西南大学;2010年
8 任重远;道德能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闫艳;课堂教学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谢狂飞;美国品格教育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牡娟;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陶湘;中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轶;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及策略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琳;在中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邹时超;我国大学生生命观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张蓓;中学生个人生命意义问卷的修订及区域性高中生常模的建立[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顺艺;大学生生命意义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攀攀;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问题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陈小静;硕士研究生生命价值观问卷的编制及现状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水静;云南傣族生死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翠花;赵黎黎;;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后现代心理学思潮[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张华;方媛;;教师角色的迷惘与式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难题之一[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6期
3 贾林祥;;试论意义治疗的三个理论命题[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2期
4 于伟;终极关怀性教育与现代人“单向度”性精神危机的拯救[J];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01期
5 覃兵;论教师主体生命意义的消解与重构[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6 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7 梅萍;生命的意义与德育的关怀[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8 毕田增;;教育生命视阈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论纲(一)[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刘利;张利民;;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11期
10 张培;;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中[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军;广州地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及生活意义感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2 赵晴;四川省医科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的现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芹;马晓燕;;国外人生意义感研究综述[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7期
2 苏瑞锐;;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的测量与人口学变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S4期
3 刘皓月;贾林祥;;男性服刑人员生命意义感的调查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06期
4 覃丽;王鑫强;张大均;;中学生生命意义感发展特点及与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0期
5 余伟芳;;日本生命教育体验课程对受灾地区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探究[J];青年与社会;2013年02期
6 沈清清;蒋索;;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感与幸福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08期
7 王刚;李景平;;获取生命意义感的基础:心理可见性[J];理论导刊;2013年08期
8 谢佳;杨国庆;徐晓;蒋思阳;;522名大学生生命意义状况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2期
9 张春雨;韦嘉;张进辅;李U,
本文编号:1007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07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