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身体论的教育意义——伊利格瑞和福柯哲学身体论阐释
本文关键词:哲学身体论的教育意义——伊利格瑞和福柯哲学身体论阐释
【摘要】: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伊利格瑞对弗洛伊德和柏拉图的解读和批判,主张伊利格瑞在解构西方男权中心的文化传统过程,揭示出弗洛伊德和柏拉图理论背后的基于男性同一性标准的视觉中心主义如何掩盖了女性性别特征,并将其排斥在表现之外。而福柯的学说亦包含着一种新的人学倾向:剥去知识对个体的遮蔽,并因此回归个体的自我生存。这意味着福柯对身体经验和自我关怀的强调。因此,文章尝试将伊利格瑞与福柯的哲学身体理论相结合,在一个哲学身体已被描述、组织、教育的领域对其进行再现。它表现的是抛去柏拉图或者科学影响之后,对一种可以描述教育中的身体的话语的探寻。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伊利格瑞 福柯 哲学身体 阐释 教育话语
【基金】:中央高校基础科研业务费的资助(DUT13RW412)
【分类号】:B565.59;G40-02
【正文快照】: 柏拉图最先提出哲学身体,他认为,灵魂是先于肉体的,具有优先性,在肉体之前它就已经在了,灵魂是永恒的、轮回的,身体则是灵魂的形式,是偶然的、暂时的。本文将伊利格瑞与福柯的哲学身体理论结合,从中可以看到对于柏拉图霸权的批判,这让人想起葛兰西①对霸权概念的讨论,他把对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沉;柏拉图的自我批判[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高常营,李正梅;试析柏拉图对“知识合法性”的逻辑论证[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李银兵;简析柏拉图哲学思想中的悲剧精神[J];宜宾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崔子修;和谐的追寻:柏拉图《政治家》中的德性和谐思想演绎[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0期
5 蓝国桥;从后现代的角度看柏拉图的艺术观[J];学术研究;2004年05期
6 姜宇辉;肉体与记忆——柏拉图《斐里布》诠释[J];北方论丛;2004年03期
7 曾裕华;哲学与政治:对柏拉图政治哲学的解释[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靳松;史献明;;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期
9 李衍柱;;相:柏拉图诗学与美学思想方法论的元点——《柏拉图全集》阅读札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苏华;刘希裕;;柏拉图认识论图式评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草;;早期欧陆哲学视域下的神正论:从柏拉图到康德[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二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伟珍;完整权威的柏拉图著作[N];人民日报;2003年
2 贾玉峰;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N];陕西日报;2002年
3 张巍;柏拉图为何写作对话录[N];文汇报;2011年
4 陆扬 复旦大学中文系;柏拉图笔下的狄奥提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厦门大学哲学系、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 陈嘉明;“一”与“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林圭文;梅花雪中开 傲霜散清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7 仇方迎 通讯员 薛建团;清华文科:让你心驰神往[N];科技日报;2004年
8 唐文佩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复兴与近代西方科学的兴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胡孝根;柏拉图对话文体与思想创制之关系[D];浙江大学;2009年
2 吴新民;柏拉图的惩罚理论[D];浙江大学;2007年
3 姚振强;柏拉图—斯宾诺莎哲学中的理性与生存[D];浙江大学;2004年
4 申林;柏拉图的正义理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宋继杰;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宇宙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赵广明;理念与上帝[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周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存在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余永林;技术式的沉思[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嘉;试辩“柏拉图非诗”[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余;柏拉图著作中的数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田晓瑜;柏拉图摹仿说的现代阐释[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4 闫哲;柏拉图的哲学—教育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5 徐景文;论柏拉图的公民教育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6 谢荣珍;柏拉图的社会和谐观[D];湘潭大学;2009年
7 满亮;关于柏拉图正义理念的伦理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煌明;理念与天理——柏拉图与朱熹[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周山;论柏拉图从“德性之治”到“法律之治”的转变[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杨雅靖;柏拉图关于文艺本质的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62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62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