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看适应性学习系统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看适应性学习系统的发展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很多教育思想显示出了惊人的创造性和前瞻性,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当前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适应性学习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启示。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 适应性学习系统
【分类号】:G40-09
【正文快照】: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涵丰富而科学,作为其教育思想体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一部分贯穿了他教育思想的始终,为当前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适应性学习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启示,对于适应性学习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胜泉;适应性学习——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秀华;;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2 谈儒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教育的两种改革路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钟以彬;;困境中的高校执行力:模式分析与途径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杨艳华;;如何选好班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5 李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适应性功能教育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6 沙银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白媛媛;牛海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王学书;论“减负”[J];安顺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9 宋红霞;试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朱琼;孙世杰;;解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对新课程内容的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波;;新形势下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的学前教育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建仁;;论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志刚;;陶行知的人格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张建琼;;陶行知抗战时期的四川教育实践摭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宋瑞玲;;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翟广顺;;陶行知与毛泽东:历史的机缘和邂逅——纪念陶行知逝世60周年、毛泽东逝世30周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陈学军;;教育学立场的教育管理学——论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赵旭东;廖其发;;近现代教育家对农村成人教育内容探索的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傅资云;;乌申斯基论习惯的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赵金坡;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苑青松;唤醒与契合:言语生命的赋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洁璇;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赵娟;中国近现代教育小说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潘永兴;激励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姗姗;创新型校长成长条件与途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洁静;流行歌曲:一种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旭;关于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庄益君;初中生学习活动中实现品德成长的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5 朱干香;中职学校政治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毛志新;高职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楠;中职生思想品德的自主建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婷;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拓展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昱;河北女子师范学院音乐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佳;创业知识的适应性学习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保卫;浅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2 胡晓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兴起[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1期
3 贺兴利;浅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992年03期
4 徐怀礼;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宁夏教育;1994年Z2期
5 刘影,叶玮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之借鉴[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3期
6 王文岭;活──生活教育的灵魂[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许彪吉;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 理论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2年03期
8 廖燕云;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7期
9 王颖玮;张迪平;;生活教育与素质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0年03期
10 张丽霞;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谈我国的素质教育[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昂;;浅谈陶行知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2 李大章;侯怀艮;;试论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3 陈志昂;;浅谈陶行知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4 杨伯予;;以陶为师,端正党风,重视教育,振兴中华[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5 王卓民;;陶行知学习思想探析[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6 李中坚;;在纪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A];纪念陶行知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专辑[C];2001年
7 陈学军;;教育学立场的教育管理学——论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大章;侯怀艮;;试论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9 陈屏;;学习陶行知 研究陶行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10 李玉生;;要什么 学什么 教什么[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平;教育要教人过上诗的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祝彦;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N];学习时报;2006年
3 计方胜;校长的权威从何而来[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树伟;暑假就到了,我们来读陶行知[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杨东平;传承一个伟大的传统[N];人民政协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苏令;陶行知眼中的理想校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卜之;我们是否抛弃了陶行知?[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翟晋玉;在“做”中“教”与“学”[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盐城市大纵湖初中 徐开泉;浅谈和谐校园中的“良知”教育[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10 徐卫红;陶行知和他的“生活教育”理论[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许新海;教育生活之危机与救赎[D];苏州大学;2009年
3 吴小玮;以训练为中心的儿童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汪楚雄;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肖晓玛;杜威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保强;教育格言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牛利华;“回归生活世界”思潮的教育学省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娟;苏南乡村教育研究(1905-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治平;面向个体的教科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艳萍;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余庆东;对陶行知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比较及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余海军;谁来荣耀生活[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秦瑜;陶行知文化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5 廖瑜;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四川大学;2006年
6 刘长贵;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丞;试论陶行知的学习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陶克祥;陶行知健康教育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邓跃军;罗弨重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陈刚;陶行知学校民主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71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7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