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多媒体教学设计原则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实践

发布时间:2017-12-09 06:17

  本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设计原则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数字化学习 循证设计 多媒体教学设计 训练型学习 问题解决型学习 梅耶


【摘要】:梅耶的多媒体学习研究是由基本假设、学习科学、教学科学和应用领域构成的严谨科学体系,是一门扎根于理论的循证科学,其最终落脚点在于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和优化教学。数字化学习是多媒体学习科学研究重要的实验场和应用领域,梅耶及其同事紧紧抓住数字化学习的内涵,提出了基于信息获取的接受学习、基于反应强化的训练学习和基于知识建构的引导发现学习三种层次递进的学习方式。在这三种数字化学习的实践中,多媒体原则、一致性原则、接近原则、人性化原则、分段原则和前训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而辅助性示例原则和训练原则则非常适用于以程序性知识为焦点的训练型数字化学习。在以问题解决为焦点的引导发现型学习中,游戏与仿真型学习和网络在线协作学习最能体现问题解决的本质。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全媒体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的组织与推送模式研究”(2012B008)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多媒体教学设计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是梅耶多媒体学习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学理论,其在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支撑的数字化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要想充分发挥这种革命性影响,不仅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支撑的数字化学习之本质特征,更重要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莉;苗浩;王玉琴;;梅耶多媒体教学设计原理的生成与架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谭颖;王晓光;;混合学习模式下减轻学习者认知负荷的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万菲;瞿X;;认知负荷理论在E-learning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11期

3 张立国;刘晓琳;;网络有效学习的理论模型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4 刘泽文;王会;;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及其应用概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5期

5 蒋珊珊;;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交互式多媒体学习环境设计[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6期

6 黄晓生;曹义亲;;多模态学习理论在“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04期

7 胡卫星;宋菲菲;;媒体学习的认知过程机制及其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娟;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虚拟学习环境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潘来奇;网络课程中学习激励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肖玉琴;通道效应在交互性多媒体学习环境中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秦丹红;SecondLife环境下英语口语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旭东;吴博靖;;多媒体学习的科学体系及其历史地位——兼谈教育技术学走向“循证科学”之关键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2 王建中;曾娜;郑旭东;;理查德·梅耶多媒体学习的理论基础[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德四;嵌入式学习:后PC时代的数字化学习[J];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04期

2 张升飞;;企业数字化学习及其评估指标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12期

3 ;e学网[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1年Z1期

4 曹宏深 ,曲凌波 ,刘林吉 ,刘红林;高等教育的数字化[J];理工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5 张尧学;;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1期

6 林小苹;黄红燕;钱瑞扬;;国际盛会荣获关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总课题组应邀出席第14届GCCCCE大会活动侧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13期

7 ;英特尔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走进河南[J];中国教育网络;2011年01期

8 陈丹;;数字化学习全球高峰论坛暨CSCL2011——上海国际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9 徐景刚;王晓燕;冯天宝;;e-Learning与成人学习[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16期

10 林小苹;;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实验课题专家重要讲话专辑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学习者优秀素养的提高[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伯敏;;打造数字化学习港,建构海南学习型社会——构建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佳;张柏英;;干部培训类院校数字化学习问题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3 苗春生;顾秀云;;从加拿大数字化学习现状思考我国现代气象教育与培训[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教育与培训”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齐雪芬;;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数字化环境下学习方式与学习模式的探索[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李良昌;全贵红;金东洙;;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及应用[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左永刚;;WAP技术在MLEARNING中的应用分析[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7 钱慧龙;;关于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8 何妙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志军;;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谭剑林;;如何构建县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阳 谢雨芬 龚晓辉;我市首家数字化学习社区平台开通[N];湘潭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康磊;“长春数字化学习港”盛装起航[N];长春日报;2010年

3 记者 康磊;长春数字化学习港启动[N];长春日报;2010年

4 廖必俊;铜仁市国家级课题《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结硕果[N];铜仁日报;2010年

5 记者 丁雷;人人皆学 时时能学 处处可学[N];大连日报;2011年

6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执行主编 夏巍峰;企业数字化学习的标杆[N];中国邮政报;2011年

7 在线教育资讯网创办人 秦宇;企业应用数字化学习的发展趋势[N];人民政协报;2011年

8 江苏省海安县仇湖中学 金伯林;《角的定义》多媒体教学设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9 记者 康磊;让子弟兵尽享数字化学习乐趣[N];长春日报;2010年

10 史楠;“数字化学习港”带给我们什么[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凤翔;高校数字化学习与师生共同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勇;E-learning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伟;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叶成林;基于网格的移动学习系统建模与设计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一平;为绿色建筑的循证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龚德英;多媒体学习中认知负荷的优化控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傅伟;电子课本模型构建与技术验证[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严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薛庆吉;基于3G网络的移动学习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美;高校数字化学习港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小华;地震致残儿童的数字化学习支持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马前;数字化学习对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韩亚娜;数字化学习教材认证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友贵;数字化学习与学习型社会构建策略[D];南昌大学;2010年

6 李军;高校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喻征;集聚优势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数字化学习空间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8 刘丽佳;英特尔—教育部“1对1数字化学习项目”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案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马波;沈阳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港的建设方案与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焦斌斌;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服务中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69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269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7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